《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金惠媛,出生于韩国首尔。诗人,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专家。1997年到香港,担任最早的韩国学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开设韩语学课程(2001),建立香港最初的韩语学专业 (2005);在香港大学开设韩国学课程(2007)。现为香港东亚细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教授,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韩国台湾香港海外华人文化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著有《去爱的人》(韩文,诗集),以及关于中韩文化比较、语言、文学、电影的论文、随笔等多篇,引起中韩人文学者广泛关注。
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No.166 就是在关于历史的章节《骑马民族》中,把高句丽认为是韩国历史,把神话当作历史(箕子认同之消亡→檀君信仰之勃兴)的观点不能苟同。
评分这本书彻底转变了我对家和国家的感想。韩国是个邻邦小国,对天朝大国其实充满了羡慕之情。他们的饮食简单清淡,品种单一,没有中国的满汉全席,只能拿辣炒年糕和炸酱面作文章,设立了炒年糕博物馆和炸酱面博物馆,可能令我们惊讶。可是反观一下自身,小国人能如此热爱自己国家,团结一致,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何没有国家认同感呢。领土辽阔的同时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域偏见和歧视,其实不同地区应相互欣赏,才能使自身文化更丰富。读完此书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这份情让我感恩,即使家乡再小,我也热爱她。
评分No.166 就是在关于历史的章节《骑马民族》中,把高句丽认为是韩国历史,把神话当作历史(箕子认同之消亡→檀君信仰之勃兴)的观点不能苟同。
评分写得很节制。其中韩国与土耳其文化渊源,学阀与外貌主义有点意思。也再次印证了那个结论,“盲目排外的民族分子普遍是由两种人构成,即没读过书和没出过国的。”
评分信息量很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