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文化谈》为了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虽然也探讨历史上的演变,但大部分都是讨论整容手术、街头啦啦队、“韩流”、炒米糕等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主题。我以前的专业是法国文学,但过了40岁以后改换专业,选择了韩语、韩国文学博士课程。因此,在比较中韩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谈及曾体验过的欧洲文化。我希望这种尝试能有助于从第三者立场上,更客观地观察中韩两国。以语言为主题的三篇文章单独成章,在其他主题的文章中,我也经常讨论我们使用的语言中隐藏的文化奥秘。当然,这已表明我现在对语言学领域很感兴趣。
金惠媛,出生于韩国首尔。诗人,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专家。1997年到香港,担任最早的韩国学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语文学部开设韩语学课程(2001),建立香港最初的韩语学专业 (2005);在香港大学开设韩国学课程(2007)。现为香港东亚细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高级研究教授,韩中文学比较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韩国台湾香港海外华人文化研究会香港分会会长。著有《去爱的人》(韩文,诗集),以及关于中韩文化比较、语言、文学、电影的论文、随笔等多篇,引起中韩人文学者广泛关注。
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评分韩国的国家品牌焦虑 韩国作家金惠媛回忆她小时候,大约70年代,韩国的流行文化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当时的韩国年轻人,听着英国的甲壳虫乐队,看着美国好莱坞的电影,购买阅读日本杂志,憧憬富裕的先进社会。80年代开始,鼎盛时期的香港电影横扫韩国影 院。 1998...
很不错的书,信息量很大,很值得一读,目前中日韩的很多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在书里都追根溯源得到了解答,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关于韩流和韩国美食的部分也满足了八卦的欲望。而且作者的文笔很不错,内容上谦逊,后面作为一个韩国人关于香港电影的详尽解读更是让我自愧不如。是一本用心写的好书,读后觉得受益匪浅,甚至不仅限于对韩国的认识的增长,对东西方社会的认识在作者的梳理下也更透彻了。
评分写得很节制。其中韩国与土耳其文化渊源,学阀与外貌主义有点意思。也再次印证了那个结论,“盲目排外的民族分子普遍是由两种人构成,即没读过书和没出过国的。”
评分写得很节制。其中韩国与土耳其文化渊源,学阀与外貌主义有点意思。也再次印证了那个结论,“盲目排外的民族分子普遍是由两种人构成,即没读过书和没出过国的。”
评分写的还是比较客观的…总体上来说 值得一看 在kindle上是 韩流 的系列书籍
评分开始看,觉得是在了解区别,但是慢慢的,语言上就开始走辩解的路线了,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痕迹愈发明显,看到‘视金如石’就更搞笑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