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奥托・弗兰克(Otto H.Frank)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安妮日记》是荷兰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部个人日记,真实地记述了她与家人以及另外两个犹太家庭为逃避纳粹迫害而度过的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安妮从她的13岁生日写起,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隐居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这个不到16岁就被纳粹夺去了生命的孩子的日记,在战后成为人们对那场人类梦魇进行深刻反思的珍贵教材。
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评分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评分看了《安妮日记》后脑海中又浮现起《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和《美丽人生》等那些反映二战题材的电影的画面,心里很难受,难受的是,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生灵涂炭是因愚蠢的权欲膨胀和种族优越;难受的是,即使晦暗如斯,仍有颗善良纯真的心在飘摇闪烁,但它们大多最终无声息灭;...
评分6月,突然接到一个老友的邀请,于是匆匆踏上了前往阿姆斯特丹的旅程。 刻板印象中,从这座城市联想到的除了郁金香,自行车和运河,就只有大麻和红灯区。 却没有联想到,这里还拥有大量梵高,林布兰特,哈尔斯等艺术巨匠的传世之作;这里还是那本家喻户晓的《安妮日记》的真实...
评分原以为这是一本小说,来自于作者脑洞的,类似于日记一样的小说。谁知它真的是原汁原味的日记,日记的主人就叫安妮。 世界闻名的安妮日记,著作于一个封闭的地下室,记录了关于一场世界闻名、惨绝人寰的暴行里,一个平民小女孩的亲身感受。 安妮才十四岁,愿望是成为一名记者和...
小学初读《安妮日记》,是因为窥探其他女孩子的日记的一种好奇。看过才发现,这是一段苦中作乐的陈旧往事,是相隔近百年时光仍会隐痛的旧伤,是从水晶之夜开始至今从未消弭的种族歧视,是豆蔻年华的女孩子在黑暗中的喃喃。 初中时再读,觉得文学的力量从未如此淋漓尽致地在一个小女孩的笔下展现。
评分+
评分大概五六年级时俺爸从城郊五中图书馆给俺借的,当时就挺喜欢的,很为安妮一家担心欸
评分这本书描写了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在犹太人饱受希特勒迫害时,在一间安全的密室里和大家相处的情形,虽然温达安经常把她当做洗碗女仆,虽然杜瑟尔医生总是唾沫横飞的教训她,但她有一个最亲密的朋友----她的日记,这本书记录了她的心里话,让我们来看看吧!
评分最爱的书之一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