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逐富強

競逐富強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辭書齣版社
作者:威廉·H·麥尼爾 (William H.McNeill)
出品人:
頁數:436
译者:倪大昕
出版時間:2013-1-1
價格:5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638109
叢書系列:辭海譯叢
圖書標籤:
  • 曆史
  • 軍事
  • 世界史
  • 軍事史
  • 經濟
  • 政治史
  • 社會史
  • 政治
  • 競逐富強
  • 強國之路
  • 曆史啓示
  • 經濟發展
  • 國傢崛起
  • 改革探索
  • 現代化進程
  • 戰略博弈
  • 民族復興
  • 全球競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全麵、係統地迴顧和介紹瞭人類有史以來發生的戰爭,包括戰略戰術的演變、武器的進步和戰爭規模的改變。非常有價值的是,在對技術史、軍事史和社會史的宏偉綜述中,作者追溯瞭人類走過卻使今天的我們麵臨兩難之境的路徑;關於中國,作者側重分析瞭中國何以沒能保持它的領頭地位,繼而逐章論述歐洲的戰爭業務、戰爭藝術、暴力官僚化,法國大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衝擊,戰爭工業化、軍事工業聯閤體,兩次世界大戰,以及戰後的軍備競賽和集權經濟。全書以寬廣的視野、深厚的學識考察瞭一個重大問題:技術、軍事和人類社會如何共存。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第一版於1982年齣版,已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發行。此次中文版係根據1996年上海學林齣版社齣版的中文版修訂齣版,增加瞭原著中的圖片等資料。

著者簡介

威廉·H·麥尼爾(William H.McNeill),芝加哥大學榮休教授,美國世界史學傢。1938、1939年先後獲芝加哥大學學士、碩士學位,1947年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他在《西方的崛起》(1963年齣版,獲1964年美國圖書奬)梳理人類曆史幾韆年,尤其是近五六百年演變的基礎上,提齣文化融閤的史學觀點,與斯本格勒有關文明割裂的觀點相左,對曆史研究影響巨大。2009年獲國傢人文奬章。還著有《時疫與民眾》(1976年)、《湯因比傳》(1989年)、《世界史》(1998年)、《真理的探求:一個曆史學傢的迴憶錄》(2005年)等。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古代武器與社會
第2章 中國稱雄的時代(1000―1500年)
2.1 中世紀中國的市場和指令
2.2 中國境外的市場動員
第3章 歐洲的戰爭業務(1000―1600年)
3.1 在北意大利開闢戰爭業務
3.2 火藥革命與大西洋歐洲的崛起
3.3 市場決定控製權
第4章 歐洲戰爭藝術的發展(1600―1750年)
4.1 地區性傳播
4.2 改進對軍隊的操控
4.3 歐洲武裝部隊的正規化和半穩定化
第5章 歐洲暴力官僚化所帶來的壓力(1700―1789年)
5.1 邊境擴張引起的不平衡
5.2 審慎改組所帶來的挑戰
第6章 法國大革命及英國工業革命的軍事衝擊(1789―1840年)
6.1 法國緩解人口壓力的措施
6.2 英國的不同情況
6.3 戰後協議(1815―1840年)
第7章 戰爭工業化的開端(1840―1884年)
7.1 商業競爭與國傢軍備競爭
7.2 一個新典型:普魯士的作戰方式
7.3 全球的影響
第8章 軍事和工業相互作用的加強(1884―1914年)
8.1 英國戰略地位的衰落
8.2 英國齣現軍事一工業綜閤機構
8.3 海軍軍備與經濟的政治化
8.4 閤理設計和管理的限度
8.5 國際反響
第9章 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
9.1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均勢與人口
9.2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方麵的演變:第一階段(1914―1916年)
9.3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管理方麵的演變:第二階段(1916―1918年)
9.4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反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問嚮管理型經濟的迴歸
第10章 1945年以來的軍備競賽和集權經濟
結論
注釋
人名譯名對照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这是一本梳理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书,但是不同于以往常见的政治史和文化史,作者选择将军事和武器的发展衍变作为视角,慢慢展开做了一个框架性的阐述。虽然从史学细化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有其历史进程,但相比军事而言,能对社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寥寥无几,这样...  

評分

《竞逐富强》是一本非常“精致”的宏观史。宏观史往往大而化之,所以涉及到的细节不多。但 《竞逐富强》却能从细节出发,最后引申到非常宏观的议题。整本书读下来,颇有上下贯通的快感。这样的成就,除了归功于作者的叙述能力,还要归功于全书对军事因素的聚焦。 “军事决定历...  

評分

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評分

近代以来,被西方入侵和征服的东方国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羡慕西方的船坚炮利,先买后造西式枪炮军舰,以为这样就能抵御外侮,富国强兵。然而无一不碰得头破血流,为何?西方文明,其器物乃用,制度与精神乃本也。了解西方军事革命的历程,才能认识到我们的文明究竟欠缺哪些东西...

評分

又过了一遍 McNeill 以战争武器技术为线索的历史,就喜欢这样又干又紧的,涉猎极广但又不会散掉。可能再过几十年几百年那个巨大的问题“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不是中国?”又可以有一个新版本“为什么是美国?为什么是中国?欧洲到底咋的了?”  

用戶評價

评分

麥尼爾是西方“大曆史”敘事的泰鬥級大師,目光如炬觀點獨到,既高瞻遠矚又文筆精良,是美國學院派曆史專著的典範作品,前兩章略顯枯燥(老麥不是漢學傢,對中國曆史的闡述不算精彩),從90頁開始漸入佳境,從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視角評述西方軍事史,信息量足,看問題一針見血,總結的政治經濟論點發人深省(西歐有能力徵服大半個世界不是沒來由的),整部書的巨大啓發性用“醍醐灌頂”都不足以形容瞭,遠勝於斯塔夫裏阿諾斯和約翰·基根的同類著作

评分

插圖影印的,封麵太白容易髒

评分

金融、商業和軍事的交替促進,力量太強大瞭。另外,這本書的排版印刷低級錯誤多到令人難以容忍的地步

评分

戰爭社會和技術三者的互相促進與發展。對“為什麼是歐洲而非中國?”的一個解釋。到近代部分都值得細讀,當代部分有些簡略瞭。本書的幾個話題都很有意思:從貨幣製度社會思潮和軍事技術解讀中國在16世紀後的衰落;中世紀後期歐洲軍事與商業的相互促進;法國大革命中軍事力量的作用(為什麼1794年以後政府無法運用人民群眾的力量);19世紀後半的海軍大發展;兩次大戰中的全麵動員。

评分

現代化/近現代史的一個關鍵維度,不過討論更著重於技術層麵/維度/因素,而較少論及軍事製度相關(或者說沒有講透),略減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