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湮没的历史重现

让湮没的历史重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军事谊文出版社
作者:陈显泗
出品人:
页数:413
译者:
出版时间:2006-4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50507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考古
  • 探秘
  • 失落文明
  • 文明复兴
  • 历史遗迹
  • 文化遗产
  • 历史研究
  • 纪实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陈显泗,男,1937年生,四川省蓬安县人。南京政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长。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曾执教于郑州大学历史系和历史研究所。长期从事柬埔寨历史特别是古代史的研究,积40余年,为我国资深柬埔寨史研究学者。先后有《吴哥文化》、《中国古籍中的柬埔寨史料》(与人合编)、《柬埔寨两千年史》等多部著作出版。发表有关柬埔寨历史的论文数十篇,多角度对柬埔寨历史做了研究,使一度淹没了的柬埔寨历史得以重现,曾得到柬埔寨国家领导人的赞许。本书即为著者作品之精选。

目录信息

前言

掘进与进取——在治柬埔寨历史的征程上(代序)
*治史也为国
治史也为国——《柬埔寨两千年史》自序
我写《柬埔寨两千年史》
*吴哥文化
光辉灿烂的柬埔寨古文明——吴哥文化
吴哥文化
*民族与社会
试论古代柬埔寨民族
论柬埔寨民族及其历史发展
从火葬的传入看吉蔑族与周近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扶南统一国家的形成显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多元化:东南亚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古史杂考
扶南古史杂考
公元802年是水陆真腊合并与统一的年代吗?
关于吴哥陷落的诸问题
印度支那古代社会的历史特征——着重于扶南的研究(译文)
*扶南—真腊社会性质
关于古代扶南社会性质的探讨
扶南的“邑”非封建的“采邑”
从租税合一论及古代扶南的社会性质
从扶南和中国继承制的比较看古代扶南的社会性质
试论真腊—柬埔寨社会内的封建诸因素
真腊—柬埔寨社会的阶级、阶级结构及阶级关系
*中柬及柬外关系
两千年来中柬人民的友好关系
中柬交往史中两个问题的研讨
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时间辨析
12—13世纪真腊占婆柬间的“百年战争”
13—19世纪泰柬关系的真迹
17—19世纪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及其失败
19世纪中叶法国对柬埔寨的侵略和占领
*讨论与跨越
史学问题之争首先是研究方法之争——对“扶南封建论”的答辩
规律乎,框套?——对“扶南封建论”的再答辩
论西方与东方奴隶制的差异——对“扶南封建论”的续答辩
东南亚和印度历史上的奴隶制——与“扶南封建论”者再讨论
论究不事同扶南、真腊、柬埔寨关系的否定与肯定
*华人与华侨
东南亚华人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
两种模式 两种结果——对东南亚地区华人融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文化·安全·军事
东南亚各国战略思维中的思想文化因素
冷战后东盟国家的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发展趋势
*评述
对我国东邻东南亚 学者们关注些什么问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海口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台湾的东南亚研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学术著作应当以史为鉴,而非以史为「箭」攻击现实政治,情绪化书写历史定夺现实政治定是非。史观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史实可以证实史观,史观不能反而添补史料阙如的历史。中国史籍对外国的译语,不能用来完全套用比附。尤其恶劣,在于同一史料知其前因后果却任意裁剪取舍,用以立论,甚至一文之中自相矛盾。

评分

历史学术著作应当以史为鉴,而非以史为「箭」攻击现实政治,情绪化书写历史定夺现实政治定是非。史观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史实可以证实史观,史观不能反而添补史料阙如的历史。中国史籍对外国的译语,不能用来完全套用比附。尤其恶劣,在于同一史料知其前因后果却任意裁剪取舍,用以立论,甚至一文之中自相矛盾。

评分

历史学术著作应当以史为鉴,而非以史为「箭」攻击现实政治,情绪化书写历史定夺现实政治定是非。史观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史实可以证实史观,史观不能反而添补史料阙如的历史。中国史籍对外国的译语,不能用来完全套用比附。尤其恶劣,在于同一史料知其前因后果却任意裁剪取舍,用以立论,甚至一文之中自相矛盾。

评分

历史学术著作应当以史为鉴,而非以史为「箭」攻击现实政治,情绪化书写历史定夺现实政治定是非。史观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史实可以证实史观,史观不能反而添补史料阙如的历史。中国史籍对外国的译语,不能用来完全套用比附。尤其恶劣,在于同一史料知其前因后果却任意裁剪取舍,用以立论,甚至一文之中自相矛盾。

评分

历史学术著作应当以史为鉴,而非以史为「箭」攻击现实政治,情绪化书写历史定夺现实政治定是非。史观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思考,史实可以证实史观,史观不能反而添补史料阙如的历史。中国史籍对外国的译语,不能用来完全套用比附。尤其恶劣,在于同一史料知其前因后果却任意裁剪取舍,用以立论,甚至一文之中自相矛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