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的是1949——1976年中国大陆的“潜在写作”,亦即这一阶段那些不是为了在当时公开发表也不可能在当时公开发表的写作。当年写下这些潜在写作作品的前辈们,或许也曾经不断地追问过类似温斯顿·史密斯的问题。不过,问题在于,不论处境如何,这种特殊的写作还是延续下来了,而既然延续了下来,它也许就值得我们对之进行讨论和思索。
刘志荣,陕西白水人。199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起留校任教,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出版有对话集《百年文学十二谈》(主持),参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主编),发表论文和对话五十余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之前准备论文的时候读过,有些专题其实还可以有余地和延伸性
评分有料,无序。“潜在写作”这一提法重写了文学史,但没有改变文学史的根本问题,仍在政治/文学、公开/私密的框架里挣扎。
评分有料,无序。“潜在写作”这一提法重写了文学史,但没有改变文学史的根本问题,仍在政治/文学、公开/私密的框架里挣扎。
评分之前准备论文的时候读过,有些专题其实还可以有余地和延伸性
评分之前准备论文的时候读过,有些专题其实还可以有余地和延伸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