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瑞士著名美术史家,著名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的高足,被认为是继温克尔曼、布克哈特之后第三位伟大的艺术史家。沃尔夫林的艺术史研究关注普遍的风格特征,而不是对单独艺术家的分析,他把作品形式分析、心理学和文化史结合起来,力图创建一部“无名的艺术史“。主要著作有:《文艺复兴与巴洛克》(1888年)、《古典艺术》(1899年)、《艺术史的基本原理》(又译《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1915年)和《意大利和德国的形式知觉》(1931年)等。
本书是艺术史家海因里希·沃尔夫林早期的作品,也是他的经典名作之一。作者考察了艺术史上重要的一段——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变迁,探索了变革的内在原因及其表现。全书按此思路分为三章,详尽而清晰地考察了建筑风格变迁的轨迹。本书采用的形式分析的方法和风格研究的思路是沃尔夫林以后著作的基础,对艺术史影响深远。
哪怕是柱子线条的细微变化,沃尔夫林都不会错过,他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实在敏感。 其实,《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这本书,要讲的是巴洛克的建筑艺术。加上文艺复兴,是因为巴洛克是从文艺复兴而来,沃尔夫林希望在和文艺复兴比较下,找到巴洛克的特点。尤其是寻找到转变的过程和原...
评分哪怕是柱子线条的细微变化,沃尔夫林都不会错过,他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实在敏感。 其实,《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这本书,要讲的是巴洛克的建筑艺术。加上文艺复兴,是因为巴洛克是从文艺复兴而来,沃尔夫林希望在和文艺复兴比较下,找到巴洛克的特点。尤其是寻找到转变的过程和原...
评分导读里肯定了沃尔夫林的分类的意义,也指出了现在对样式主义和巴洛克的分类的不同。至少他指出了文艺复兴盛期后开始出现的新的艺术倾向的不同之处。看看还是有点收获的。虽然真到现场还是分不大清楚的。24岁时候就有如此作品,高人啊。 书的后半部分分门别类的讲容易理解。前...
评分导读里肯定了沃尔夫林的分类的意义,也指出了现在对样式主义和巴洛克的分类的不同。至少他指出了文艺复兴盛期后开始出现的新的艺术倾向的不同之处。看看还是有点收获的。虽然真到现场还是分不大清楚的。24岁时候就有如此作品,高人啊。 书的后半部分分门别类的讲容易理解。前...
评分哪怕是柱子线条的细微变化,沃尔夫林都不会错过,他对艺术作品的感觉实在敏感。 其实,《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这本书,要讲的是巴洛克的建筑艺术。加上文艺复兴,是因为巴洛克是从文艺复兴而来,沃尔夫林希望在和文艺复兴比较下,找到巴洛克的特点。尤其是寻找到转变的过程和原...
这是本翻译得一塌糊涂的书,差到成了风格和体系以至于我读到最后居然习惯了(原著德语为什么从英译本翻?)。但这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对于这种“近乎惨烈的壮丽”的艺术风格的偏执性喜爱似乎不是偶然,它与瓦格纳歌剧与尼采哲学之间思想情感基础的联系。插图大量缺失和排版严重混乱是不可饶恕的错误
评分很紧凑地描述了巴洛克(手法主义?)建筑的特征:光影、团块所造成的运动感。三星出于翻译欠考量,而且图号有误,版式也欠思量
评分建筑的美妙建立于诗歌的美妙之上
评分这个版本的图配的
评分果然不甚理解,而且没对巴洛克产生憧憬//好吧,现在我迷上巴洛克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