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的興衰(下)

大國的興衰(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肯尼迪
出品人:
頁數:281
译者:王保存
出版時間:2013-2
價格:5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37808
叢書系列:大國的興衰
圖書標籤:
  • 曆史
  • 國際關係
  • 國際政治
  • 政治
  • 經濟
  • 保羅·肯尼迪
  • 政治社會
  • 政治學
  • 曆史
  • 國際關係
  • 政治
  • 大國
  • 興衰
  • 世界史
  • 地緣政治
  • 文明
  • 戰略
  • 社會發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國的興衰》全書共分上下兩冊,對公元1500年以後各國的軍事和經濟地位作瞭綜閤比較,內容涉及瞭軍事與國力、經濟發展周期等諸多理論問題,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綜閤分析諸大國國力此消彼長的著作,為那些渴望瞭解各大國經濟、軍事等國力對比不斷變化趨勢的當代讀者,提供瞭大量翔實的資料。

《大國的興衰》的重點仍未脫離傳統史學的領域——經濟史和軍事史,但其內涵卻有瞭質的變化。正如作者保羅•肯尼迪所言,《大國的興衰》並非一部軍事史,也不是一部經濟史。他通過追述公元1500年後世界經濟力量的變化,描繪瞭國際體係中的一流強國在勵精圖治、富國強兵過程中,經濟和軍事戰略的相互影響。

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中不光將軍事衝突同經濟變革聯係起來加以考察,而且在論述國際權力體係與全球經濟秩序的關係時,能對公元1500年以來的世界經濟、政治、軍事、思想、社會、地理、外交等方麵綜閤研究,勾勒齣這一曆史時段的總貌。這種寫法獨樹一幟,打破瞭陳陳相因的傳統,使《大國的興衰》具備瞭全球性的寬廣視野、引人思索的新穎觀點,旁徵博引翔實的曆史資料並富含邏輯嚴密的有力論證,因此《大國的興衰》在1988年齣版後引起瞭美國學術界、政界與讀書界的震動,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本書是《大國的興衰》的上部,重點論述公元1500前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主要大國國力“此消彼長”的情況。

著者簡介

保羅•肯尼迪,英國曆史學傢,曾獲牛津大學博士學位,任皇傢曆史學會會長。現為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重點研究和講授當代戰略和國際關係,是多所大學,研究機構的客座研究員和客座教授,齣版有多部有關海軍史、帝國主義、英德關係、戰略和外交等方麵的著作,在世界史學界享有頗高聲譽。

圖書目錄

推薦序 興衰的秘密/許知遠 // V
前 言 // XI
第一篇
前工業社會
第一章 西方的興起
明代中國 // 005
伊斯蘭世界 // 008
兩個特例:日本和俄國 // 013
“歐洲的奇跡” // 016
第二章 哈布斯堡傢族爭霸
(1519~1659)
角逐的目標與紀年 // 032
實力與弱點 // 041
國際較量 // 054
戰爭、金錢和民族國傢 // 069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戰爭
(1660~1815)
金融革命 // 076
地緣政治 // 086
贏得戰爭(1660~1763)// 102
贏得戰爭(1763~1815)// 116
第二篇
工業時代
第四章 工業化與力量對比
(1815~1885)
歐洲之外 // 152
英國充當霸主? // 155
“中等強國” // 164
剋裏米亞戰爭和俄國的衰落 // 175
內戰與美國 // 184
德國的統一 // 188
結論 // 198
第五章 “中等強國”的危機
(1885~1918)
世界均勢的變動 // 205
大國的地位(1885~1914) // 210
聯盟與戰爭趨勢(1890~1914) // 259
總體戰(1914~1918) // 26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原先在书店粗略翻过几页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感觉貌似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世界近代史。直到双11入手后正式阅读,才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是全景展现1500年以来对于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所谓大国之间经济和...  

評分

虽然预测不全中,但是基本思路没问题。要预测到苏联轰然倒塌在80年代初要求太高了,但是作者对苏联的内在问题分析本身没太大问题。对美国的预测我倒觉得反而说对了,今天美国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内部原因也全中,表现出来的形态有些差异而已。 对于中国来说,要预测到2000年后...

評分

虽然预测不全中,但是基本思路没问题。要预测到苏联轰然倒塌在80年代初要求太高了,但是作者对苏联的内在问题分析本身没太大问题。对美国的预测我倒觉得反而说对了,今天美国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内部原因也全中,表现出来的形态有些差异而已。 对于中国来说,要预测到2000年后...

評分

原先在书店粗略翻过几页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感觉貌似是一本视角独特的世界近代史。直到双11入手后正式阅读,才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是全景展现1500年以来对于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的所谓大国之间经济和...  

評分

虽然预测不全中,但是基本思路没问题。要预测到苏联轰然倒塌在80年代初要求太高了,但是作者对苏联的内在问题分析本身没太大问题。对美国的预测我倒觉得反而说对了,今天美国面临的就是这个局面,内部原因也全中,表现出来的形态有些差异而已。 对于中国来说,要预测到2000年后...

用戶評價

评分

預測就算打臉也有很大藉鑒意義啊……

评分

知道何時適可而止,乃是運用智慧處理人類和國傢事務的開端。講述瞭一個深入人心的道理:經濟決定持續性。政府在做決策時需要考慮三點:國防(確保後兩項)、消費(確保民眾福祉)及投資(確保長久繁榮),短期與長期目標因政治或地理局勢而有差異,但核心都是確保民眾福祉,這是一國政府之所以存在的價值。如果考慮到作者在1988年就對至今的世界局勢做齣如此精準的預見,那它值得五星。

评分

這本書在中國二十多年來如此暢銷的一大緣故我認為是作者在最後一章(第8章)提齣中、日、歐、蘇(俄)、美為世界權力格局的五強,並且在當時還是美蘇兩強時代也預言著二者霸權地位都難以維持,這一觀點、概念化的解釋顯然深深引入中小學曆史政治課本中,冷戰結束後”改編“為”一超多強“。當然其中既有自身對於國際格局的理解和期望,也有整體社會意識形態的引導作用。就我認為,關於”大國的興衰“這一宏達視角的曆史問題,用幾十萬字的篇幅進行分析錶述總歸有些蜻蜓點水,這一問題要麼是以劍橋世界近現代史那樣的多捲本、各時段、國彆的不同曆史學傢共同努力並在共識下的結構整閤。要麼是以威爾.杜蘭耗盡自己的一生來完成這樣一個問題的研究、資料收集、分析和寫作。

评分

评分

一戰結束後到21世紀;經濟增長率、技術的影響;中、美、蘇、日、西歐;曆史從來都是很難預料,事後能找很多原因,但在當時,完全沒有料到蘇聯解體、日本經濟破滅、柏林牆倒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