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对个人道德和自由意志的看法。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了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阅读这本《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将引导我们每个人思考这样一个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们的良心相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1933-1984),获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他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服从权威与平庸之恶是理性化社会中的一个大问题。
评分我们总是在想象中把自己置于一个并不真实的道德高度,比如每个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对不道德事件和违法行为口诛笔伐,而一旦到了真实的环境中,我们对于权威盲目的服从甚至让我们能做到抛弃人性的地步。这部书让我想起来电影《浪潮》,如果我们不能经常进行深刻的反思,不能对人性有更客观的认识,纳粹主义很可能会在一个最民主的社会下发生,而文革的重演也绝不是耸人听闻。
评分研究心理学的人一定都是悲观主义者,因为最终会发现,那些不道德的事和情,最终指向的是人性本身而并非邪恶。。。
评分1.如何产生权威:道德是对于自动体从同类获取养分的抑制冲动 属于自我控制 通过年幼的社会化 形成O的先决条件,当组织系统介入 个人的控制被部分剥夺 2.对抗与紧张:O:B(绑定因素)>s-r /D:B<s-r 3.当权威(服从)面对同类群众(从众)
评分无论在方法论上还是在研究内容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