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

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李春芬
出品人:
页数:284
译者:
出版时间:1990-5
价格:5.45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4002601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地理学
  • 北美洲
  • 北美
  • 自然地理学
  • 李春芬
  • 地理
  • 北美洲
  • 地理环境
  • 结构
  • 地形
  • 气候
  • 生态系统
  • 自然景观
  • 地理分区
  • 地貌特征
  • 环境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研究北美洲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即从其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揭示其内部的联系性和差异性。内容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把本洲作为一个统一体,综合地理研究各组成要素的主要特征、分布格局和类型分区,从而揭示本洲的总体特征及其时空变化,以体现北美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并通过对比,显示其与其他大洲的分异性。总论与分论之间,设有一章阐述本洲地理环境结构与地域分异的总体格局,作为总论的总结和分论的铺垫与前导。按所提出的区划原则,全洲共分15个自然地理区域。对每一分区视作本洲地理环境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其内部组成要素的空间联系中,揭示各区的综合特征,相互更替,以显示本洲内部区域分异规律。

本书也以一定篇幅,说明本洲自然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并对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和所引起的生态变化,结合实例加以简介,以期能为我国有所借鉴或参考。

本书可作为中等、高等学校地理教师和地理科研人员的参考。

作者简介

李春芬(1912-1996),著名地理学家。江苏兴化(今大丰县)人。1933年考入中央大学外语系,次年转入地理系。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公费生,因欧战爆发暂缓出国,1940年转往加拿大留学。194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获加拿大第一个地理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地质地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44年在美国内政部地名局工作,任专业4级区域地理学家。1946年应竺可桢校长之邀回国,任浙江史地系教授。1949年出任浙江大学地理系主任,1951年兼任浙江师范专科学校地理科主任。1952年浙江大学地理系调进华东师范大学,着手创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历任系主任、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及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所长等职。除此之外,李春芬还历任上海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及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毕生从事地理教育,对区域地理和美洲地理有深入研究。其专著《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和《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荣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现代地理学与其展望》、《区际联系──区域地理学的近期前沿》等多篇理论造诣很高的学术论文,主编《中国大百科·世界地理卷》、《辞海·世界地理分册》等多部大型辞书。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名人录,如美国名人录、剑桥名人录等均将李春芬的学术业绩收录在册。

目录信息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大陆形成与地理环境的演化
一、大陆的形成
二、西部地区的干旱化
三、生物界的演化
四、更新世冰川作用
第二章 地质构造基础与地貌结构格局
一、地质构造的基础
(一)前寒武纪古老地块
(二)古生代造山带
(三)中生代-新生代造山带
二、地貌分区及其结构格局
(一)劳伦琴低高原与中部平原
(二)阿巴拉契亚高地
(三)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海岸与大陆架
一、海岸类型
(一)原生海岸
(二)次生海岸
二、大陆架
(一)大陆架的分段特征
(二)大陆架的矿藏资源
第四章 陆地矿藏资源
一、大地构造单元与矿藏分布
(一)加拿大地盾区
(二)中部地台区
(三)阿巴拉契亚褶皱带
(四)科迪勒拉褶皱带
(五)墨西哥湾沿海地带
二、矿产资源与地区经济开发
三、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地开采与美国矿产资源地位的低落
(一)对矿产资源不加节制地开采
(二)美国矿产资源地位的低落
第五章 渔业资源
一、沿海海域渔业资源
(一)大西洋西北渔区
(二)大西洋中部渔区
(三)太平洋东北渔区
(四)太平洋中东渔区
二、陆地淡水渔业资源
三、对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措施
(一)渔业保护区
(二)鱼类生境的保护
(三)鱼产养殖
第六章 气候特征与类型分异
一、温度的地区差异
二、降水量和雨量型的地区差异
(一)年降水量的分布格局
(二)雨量型的分异格局
三、气候类型的组成与联系
四、类型分异与联系
第七章 地貌结构对气候的制约性
一、太平洋影响的局限性
二、北美洲西岸山脉是西岸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转换的界标
三、山间雨影区的形成与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过度
四、落基山与钦努克风带和普列利草原楔
(一)钦努克风带
(二)普列利草原楔
五、东半部气候的四大特点
(一)非周期性天气变化的急剧性
(二)差异的渐进性
(三)强烈的大陆性
(四)东岸海洋影响的局限性
第八章 河网与湖群
一、河流
(一)河网分布及其水文特征的地域差异
(二)地表径流的时空变化
(三)主要水系的地域对比
二、湖群
(一)湖泊成因类型
(二)湖群成因类型的地域分异
(三)东北部冰成湖群
(四)五大湖湖盆成因
三、地表水资源利用的几个实例
(一)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圣劳伦斯河航运系统的开辟
(二)田纳西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
(三)哥伦比亚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
(四)五大湖生态系的变化
四、地表水资源的调配问题
第九章 主要土类及其利用保持
一、主要土类
(一)灰土
(二)淋溶土
(三)老成土
(四)软土
(五)旱成土
(六)始成土
(七)新成土
(八)变性土
(九)有机土
(十)山地土壤
二、土壤侵蚀与保持
第十章 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
一、植物区系的组成成分、分区结构及其形成
(一)组成成分
(二)分区结构
(三)形成历史
二、现代植被类型
(一)极地苔原
(二)北方针叶林
(三)东部阔叶林带
(四)沿海平原松林
(五)副热带常绿硬叶林
(六)中部草原
(七)荒漠灌木
(八)副热带常绿阔叶林
(九)热带森林
三、森林与草原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概况
(一)森林资源利用
(二)森林资源的保护与治理
(三)草场资源利用与管理的概况
第十一章 动物区系与动物地理分区
一、北美洲动物区系的组成与发展
二、动物地理分区
(一)极地副区
(二)针叶林副区
(三)阔叶林副区
(四)草原副区
(五)荒漠副区
(六)中美地峡副区
(七)安的列斯副区
(八)山地动物
三、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
第十二章 地理环境结构与地域分异
一、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地域分异
三、区划原则
分论
第十三章 极地冰原与苔原
一、冰原
二、苔原
第十四章 针叶林覆盖的劳伦琴低高原
第十五章 大湖区与圣劳伦斯谷地
第十六章 阿巴拉契亚高地
一、西南副区
二、东北副区
第十七章 温暖湿润的大西洋与墨西哥湾沿海平原
第十八章 湿润的内陆低原
第十九章 中西部大草原
第二十章 育空高原及其邻近地区
第二十一章 加拿大西部山地区
第二十二章 美国落基山区
第二十三章 中段太平洋岸区
第二十四章 干旱与半干旱的山间高原与大盆地区
第二十五章 墨西哥高原
第二十六章 中美地峡区
第二十七章 西印度群岛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