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中印战争 历史 印度 战争 军事 政治 中国 西藏
发表于2025-02-20
印度对华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着重叙述了印度方面如何一步步走上同中国对撞的道路,触发了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部过程和停火后印度局势的变化。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是澳大利亚人,一九二六年出生于伦敦。曾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读书。一九五五年进入《泰晤士报》当外交记者,后派往该报华盛顿办事处工作。一九五九年后,他任该报驻南亚记者,常驻新德里。当时正值中印边界争端日益激化和印度对华战争爆发的前后,在此期间,他同印度军政官员接触频繁,对当时印度局势的发展和中印边界争端有过不少报道。一九六七年他回到伦敦,进入东方和非洲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着手写作本书。
印度人的嘴,解放军的腿,都让人不得不服。中印边境争端把印度劣质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余,不管实行什么制度,最终都要回到人的层面上,人的素质和见识才是第一位的。另,尼赫鲁作为政治领袖的光环被这本书完全摧毁,整本书其实更像一个关于尼赫鲁及其附庸梅农和考尔的一个超长政治讽刺段子,可位列我今年看过最好笑书籍榜首。
评分读了爱问下的那个568页的版本,确是好书。
评分在边界问题上,政府和普通的民众态度往往有着微妙的差别,出于获取信息的不对等,高位的人往往对合法性与合理性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容忍一种模糊化的主权,而民众则更加倾向于非此即彼。我无意谴责政府在初期便意欲承认麦克马洪线的立场,情感上不能接受,但是理性上告诉我这是最佳选择。而印度这个邻国的暧昧态度则透露出极大地不成熟,不成熟的民主制度在这个时候影响了政府,而相应的政客也推波助澜,终于导致局面恶化。依本书的记载来看,在当时中国对于中印边界问题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甚至容忍,风度令人赞许,战后主动停火令人敬服,不得不承认,当时这场战争确实是必要且取得了至少最低限度的效果,当时那批人物的国际视野,不得不说是相当高远。
评分20170810买到下册是1971年三联书店版,上下册那种,字体较大。另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年出过一卷本,字体略小一点,页数500多页。20170811-0816读电子版,应为世界知识1981年的版本扫描的。“我认为是我的就是我的”,可以读读,对来龙去脉有较好的描述。
评分中印边界的争端最早当然是因为英国人起头,但印方一根筋地坚持“不存在边境争端”,地图上是它的就是它的,并且自大到不相信中方会对他们的蚕食动武,这种盲目和僵硬的思维倒让我想起了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开始前的场景。在一个个人主导下的政策能这么极端,不知彼也不知己,最后一败涂地一点儿也不稀奇。尢为吊诡的是,按马克斯韦尔所说,中方本来是打算接受麦克马洪线的,但这种接受不是无条件认同不平等条约,而是出于对现实边界的尊重和两国友好的考虑。
其实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把阿三写的太蠢了,让读者觉得作为一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三”的大国,领导人竟然如此愚蠢,中国反复提出友好平等和建议都不接受。 实际上当时天朝当时连联合国席位都没有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TG政权,之前的后盾毛子又跟天朝开始翻脸了可谓雪上...
评分其实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把阿三写的太蠢了,让读者觉得作为一个曾经号称“世界第三”的大国,领导人竟然如此愚蠢,中国反复提出友好平等和建议都不接受。 实际上当时天朝当时连联合国席位都没有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TG政权,之前的后盾毛子又跟天朝开始翻脸了可谓雪上...
评分成书于70年代的关于60年代初中印边界冲突的前后,受限于材料,关于中方的内部决策只取用了官方公告以及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之间的通信。所以如书名,作者还是更多的从印度一方的角度去分析这场冲突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当时对华政策的思维模式以及政府的行为动因。 边界是一...
评分记得一个说法:美国议员们质询美军将领,是谁发动了中印战争,将领回答,是印度。理由是爆发战斗的地方已经越过中印争端地区,处于中国一方,这样谁打第一枪已经不是重点了。作者应该也是持同样立场,否则标题就应该是“中国对印战争”。 看完之后我的想法是,印度政府以及尼赫...
印度对华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