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人眼里,我是怎样一个人?我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每个人的内心,潜藏着对自身份的一种难言的“焦虑”。可有谁曾真正的审视过这种身份的焦虑呢?睿智的德波顿做到了,他首次引领我们直面这一人心深处的焦虑“情绪”。德波顿援引艺术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观点与作品,抽丝剥茧地剖析身份 焦点的根源,并从哲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各个角度探索舒缓和释放这种焦虑的途径。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在这本书中更多的还是指一种社会地位,一种当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禄。为什么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是什么让我们变得“势利”,对于金钱和时尚的欲望之壑为何总也填不满?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克服这种身份的焦虑呢?在阅读这些文本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惊叹于德波顿广博的知识,那信手拈来的典故和风趣的点评,为你从多个视角展现了人类的“身份”观念;另一方面,你会渐渐审视自我,发现许多已经在你脑海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开始动摇和解体。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诉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千万次地问自己是谁,得到的答案竟是千万个他人眼中我是谁。 想到画画。用色块在白纸上画一朵花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色块按花的形状拼凑起来,有色部分的外轮廓便是我们要的;或者把花的形状留白,在它的外部涂上颜色,那么纸上空白的部分便是花了。 身份的焦虑就...
评分 评分这篇不是书评,是翻出来的旧作,将就贴这里了。反正前面有很多书评了,也不在意谁看。当然,贴出来是给某些想看的人看的。:) ------------------------------------------------ 我在寻找《旅行的艺术》的时候,朋友推荐的是他的《身份的焦虑》。当我拿到两本书的时候,我...
评分焦虑起因: 1)可就身份; 2)势力倾向; 3)过度渴望; 4)精英崇拜; 5)制约因素; 实质是对爱的渴望。 解决方法: 1)哲学(理性循世); 2)艺术(绘画尊重); 3)政治(身份理想); 4)宗教(众生皆苦...
评分1 昨天教师节,打电话给导师。已经有很久没有和老师联系了,不是不想,而是每每念起自己的近况,心里颇有忐忑。虽然,我从不以为自己有多么差,可是,总还是害怕被比较。古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老祖宗的话是有几分道理的,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总会有什么一边打击你一边...
其他人的眼光就是屁
评分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严耕望老爷爷的那句话:工作随时努力,生活随遇而安
评分想这么多,真的不会焦虑么
评分前面那么一阵见血,那么睿智概论,后面越写越散,没有解药。
评分一本书如果读完让人去思索很多现实中的问题,虽然不一定会改造现实的某种状态,却也让心智得到了某种提升和感悟,那读这本书就是有意义的。从“身份”出发来说关于成功和幸福以及生活模式的问题,得出结论世界上并不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证明生活的成功,所谓身份也并不只有一个标准来衡量。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