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食品安全 社会学 调研 社会 中國 中国 生活 每天吃嘴里的是什么?
发表于2025-05-29
民以何食为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民以何食为天》在中国大陆的权威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2004 年9月刊头条刊出后,即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书刊摘报”选摘,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入选2004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鉴。2006年入围两年一度的德国“尤利西斯国际报道文学奖”7人小名单。
整部作品读来仍触引京心。被中国老百姓列为“开门七件事”中的首要生活必需品食盐,却成为频繁引发中毒事件的毒物:四川人引以为傲的四川泡菜,有的却是用“敌敌畏”泡制的。泡菜厂的老板说“我们根本不吃自己做的泡菜,只给外地人吃。”不久前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每年实际发生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0万人,“约三分之一人的癌症是吃出来的”。由于食品添加剂(激素)的作用,性早熟急剧逼近中国孩子,7岁女孩来月经,6岁男孩长胡须,屡见不鲜;男性精子浓度从过去至少五千万下降到三千万……
本书为读者揭示了制作假冒伪劣食品的详尽过程,警示人们关注在食品安全中出现的伤天害理行径。该书的语言风格,把中国一般“报告文学”问题中常见的渲染鼓吹降低到了最小,而基本上以冷静客观叙述为主,常常面对越令人恐怖的事件,作者的叙述语调越平静,甚至只引用数字,因而把事实本身的冲击力凸现到了极限。可以说,在本书中,文学意识很成功地服务于报道,并加强了报道的深度和力量。
周勍,作家、民俗研究与口述史学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65年1月生于长安,先后就读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和西北大学作家班,曾访学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相关学术机构。曾任西安仓颉文化研究所所长、《民间》杂志编辑部主任、《经贸报·深圳版》主编、《历史故事报》总编辑,现任《口述博物馆》杂志总编辑。
比之港版书,由六章变为四章,敏感的以及批评集权制度的文字已经被删光,也就是说只点到食品安全的案例,谈及原因的文字都被删了。但书中暴露的一个个食品安全案例还是值得警醒。最主要是价格便宜。
评分被迫的~~
评分没法吃了
评分比之港版书,由六章变为四章,敏感的以及批评集权制度的文字已经被删光,也就是说只点到食品安全的案例,谈及原因的文字都被删了。但书中暴露的一个个食品安全案例还是值得警醒。最主要是价格便宜。
评分失去痛感就无法规避伤害
那晚上去三联买书,前面的架子上,我一本一本的指着说,这本我有,这本我也有。假如那里摆着一百本书的话,似乎十分之一的书我都有,或者是读过。 当时我暗自心惊。我的阅读太过于流行。这是个毛病。以这本《民以何食为天》为例,这书我周末刚从《南方周末》上读到。结果在牛奶...
评分直接去新浪读书看吧: http://book.sina.com.cn/nzt/live/liv/minyishiweitian/index.shtml 不多说什么了,怕被和谐掉。
评分直接去新浪读书看吧: http://book.sina.com.cn/nzt/live/liv/minyishiweitian/index.shtml 不多说什么了,怕被和谐掉。
评分感觉更多的是罗列了一些现象,特别是第三部分,唉,看了你就想当神仙了,触目惊心,深度有些不够。附录还来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产品质量法,无语。
评分对于很少看新闻的我来说,这边书无疑是把很多食品新闻集中在一起,讲述给我看。 一个个的案例,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在读书中往往都一种如浮在空中的感觉。 感触最多的不是国外列强的高端的检查技术,对我们实施的经济贸易差额的压制。更多的感觉是,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想让我...
民以何食为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