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如先生业余爱好之一就是欣赏京戏,2000年以来,已经结集出版了70万字的戏曲随笔,我们选录了其中的部分内容,这些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却非捧场文字,褒贬取舍,多存良史遗风。对戏曲的研究,一仍吴小如先生的治学风格。
吴小如,1922年生于哈尔滨,号莎斋,祖籍安徽泾县茂林。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家、书法家、戏曲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历史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先后出版《读书丛札》、《戏曲文录》、《莎斋随笔》等十余部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然而我极少看京剧。所以看了还是天书一般。
评分最早读吴小如老爷子是读他讲杜诗,他是古典文学教授,讲杜诗是本行,我却以为他讲诗远没有他讲戏来的本色当行,生动趣致。他讲杜甫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处也是他以自己花甲之年观王金璐挑滑车如少年时见杨小楼的经历来比拟杜甫看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哎吴老谈起马连良高庆奎余叔岩等人的拳拳之意,可比他讲古典文学还要深情得多。。
评分随笔是精华所在,在戏曲研究方面,陈小如和齐如山两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评分最近就看这本书了,非常精彩,老先生想必是有记日记的习惯吧,不然不会看过的戏几十年来记得这么清楚。看看他的看戏经历和他对大师们的评点已经当下京剧发展的失望,再看看现在的京剧舞台,比如昨晚的乌盆,只有叹息。我昨晚就想要是让吴小如来看这个乌盆,他会写出什么样的戏评呢?//看这路人的这种文章很舒服,因为资格老,字里行间透着那股子霸气、牛气:你们不知道的我知道,你们没看过的我看过,谁行谁不行,我就这么想这么说,你们服么?!不服你们也必须流哈拉子,因为你们根本有些没看过,更不用说还和角儿们有交往呢。看丁秉鐩的三本书也是这样的感觉。
评分多希望吴先生仍在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