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藤周作(Endo Shusaku,1923-1996) 日本著名作家,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
出生于东京一个天主教家庭,10岁时接受洗礼,深受天主教思想的影响。1954年,处女作《到雅典》初试啼声,正式登上日本文坛;次年,短篇小说《白人》荣获芥川文学奖;1958年,长篇小说《海和毒药》荣获新潮文学奖和每日出版文化奖;1966年,代表作家创作高峰的巨著《沉默》出版,掀起巨大反响……1993年,作家最后的巨作《深河》隆重出版,迅速被翻译成13种语言译介到亚洲与欧美,引起专家、读者和媒体的如潮好评,被誉为“代表日本20世纪文学高峰”。1995年,因一生巨大的文化影响被授予日本文化勋章,次年病逝于东京。临终之前特嘱亲人,死后务将《沉默》、《深河》两书放入灵柩之内,自己将与两书永生陪伴。
2006年的夏天,我20岁。 当我们辗转数次车程,历经一天一夜来到加德满都后,参观了火葬场。那一日,阳光依旧猛烈,在参观完寺庙后,同行的友人说根据地图的讯息,火葬场就在附近,可找向导前行。在得知我们要去的地方后,一位当地人答应带我们去。 一路都是走去,远离寺庙,...
评分1.有些感动,但不多。可能同多数日本作品一样,通篇内敛深邃,笔调客观冷静,你读者去怎么感悟,反正我文字上不去影响你。或者,是因为我上了年纪,感动就变成奢侈品? 2.一眼望透的孤独。书中无论是谁在寻找救赎,都是源自现实和过往的格格不入和深深不满,无处宣泄而又无法...
评分五名日本男女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聚集在印度瓦拉纳西的恒河岸边。寻找死去妻子转世线索的普通职员,曾在二战时期作为士兵走过缅甸“死亡之路”的小公司老板,从狗和鸟儿身上获得精神安慰的童话作家,相信“神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被教会驱逐的神父,以及曾试图用自...
评分我本来想将它跟《沉默》放在一起来说。看完《沉默》以后,觉得还是不必放在一起。《沉默》没有直接打击到我,而《深河》的确曾在瞬间淹没过我。 先挑两本书我共同的质疑点,主题先行,或者说定律先行,结论先行。开始看一段后,就能预想他最后的去向。想他提笔的一刻,也就知道...
评分一直想去印度旅行,可这样一个非同凡响的地方又岂是能随随便便列入旅行计划的.去了,人生许就是一个转折,一次洗礼. 回到正题,一个多月前看的<深河>,当时,很震撼. 在我眼里好的作家有两种:一种像朱天心,朱天文一样,天生就能驾驭好文字;还有一类,是能讲一个好故事.远藤...
远藤自己也曾说,受洗为天主教徒是母亲影响,自己也曾经多次想舍弃。而天主教对他而言更是一种“母性宗教”,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沉默》1966年出版,《深河》1993年出版,时隔三十年,其中看出作者信仰和思想的沉淀。这一本比《沉默》在技巧上纯熟许多。神可以是“爱”,是“洋葱”,或是“河水”。可以看出远藤周作的人生最终也走向了包容一切的混合主义。
评分翻译太渣,以后不能用英文看日本小说
评分远藤自己也曾说,受洗为天主教徒是母亲影响,自己也曾经多次想舍弃。而天主教对他而言更是一种“母性宗教”,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沉默》1966年出版,《深河》1993年出版,时隔三十年,其中看出作者信仰和思想的沉淀。这一本比《沉默》在技巧上纯熟许多。神可以是“爱”,是“洋葱”,或是“河水”。可以看出远藤周作的人生最终也走向了包容一切的混合主义。
评分翻译太渣,以后不能用英文看日本小说
评分远藤自己也曾说,受洗为天主教徒是母亲影响,自己也曾经多次想舍弃。而天主教对他而言更是一种“母性宗教”,不是那么容易放弃的。《沉默》1966年出版,《深河》1993年出版,时隔三十年,其中看出作者信仰和思想的沉淀。这一本比《沉默》在技巧上纯熟许多。神可以是“爱”,是“洋葱”,或是“河水”。可以看出远藤周作的人生最终也走向了包容一切的混合主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