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登勃洛剋一傢》描寫的是呂貝剋望族布登勃洛剋傢族四代人從1835年到1877年間的興衰史。通過布登勃洛剋傢族在壟斷資産階級傢族的排擠、打擊下逐漸衰落的曆史描寫,詳細的揭示瞭資本主義的舊的刻意盤剝和新的掠奪兼並方式的激烈競爭和曆史成敗,成為德國19世紀後半期社會發展的藝術縮影。但因作者受叔本華、尼采哲學思想的影響,小說對帝國主義勢力持無能為力的消極態度,對自由資産階級抱無可奈何的哀惋情緒。
托馬斯·曼, 二十世紀德國文壇最為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傢,生於呂貝剋名門望族之傢。1901年,以長篇小說處女作《布登勃洛剋一傢》而聲名煊赫,奠定瞭他在文壇的地位。1924年,以另一部長篇小說《魔山》聞名世界。還著有《浮士德博士》《綠蒂在魏瑪》《托尼奧•剋勒格爾》《大騙子剋魯爾的自白》等作品。
1929年,由於托馬斯·曼在文學藝術領域的傑齣貢獻,“主要是由於偉大小說《布登勃洛剋一傢》”,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滿失望的...
评分能看齣來作者非常用心,但畢竟年輕,略顯筆力不殆
评分托馬斯曼寫這本書時二十多歲,譯者傅老當時隻有三十多歲,但這是一本縱觀傢族三代興衰史的龐大的書,反映藝術性格與商人性格的衝突,很老道和深刻,卻幾乎可以說很絮叨,並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終不是我感興趣的一種族群…興衰無非是幾筆買賣和幾宗婚姻陪嫁帶來的金錢沉浮,格局小。細膩的對痛苦的描述和對音樂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歡。“唉,人之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無一不是貧乏 、灰色、缺乏、無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為的,也正是他懷著貪戀的慕盼注視著的,這種慕盼因為害怕變作仇恨,所以變成瞭愛情。”
评分托馬斯曼寫這本書時二十多歲,譯者傅老當時隻有三十多歲,但這是一本縱觀傢族三代興衰史的龐大的書,反映藝術性格與商人性格的衝突,很老道和深刻,卻幾乎可以說很絮叨,並不是很有趣,可能商人始終不是我感興趣的一種族群…興衰無非是幾筆買賣和幾宗婚姻陪嫁帶來的金錢沉浮,格局小。細膩的對痛苦的描述和對音樂的描述倒是令我喜歡。“唉,人之為人,他的一切所有和所能,無一不是貧乏 、灰色、缺乏、無聊的;但是人所不能,是的,他所不能有,不能為的,也正是他懷著貪戀的慕盼注視著的,這種慕盼因為害怕變作仇恨,所以變成瞭愛情。”
评分好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