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第一辑分“行动”、“思考”、“争论”三部分。
“行动”展现了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的辛酸苦乐:如何在垃圾里找到新闻线索;如何靠借宿减缩采访费用来确保客观报道而避免因靠赞助不得不在报道中“卖身”;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以获得持续关注;如何通过多方采访使报道更具“肉感”……
“思考”凝集了编辑记者的职业思考和经验心得:大到如何理解把握“客观报道”的标准与“道德化”的尺度、如何实现大尺度观察与细节化表述的兼容,小到如何与官员打交道、如何规范使用人名头衔、如何正确表述匿名消息源……
而“争论”则借由报社内部对《平时是天使 周末是魔鬼》一文的激烈辩论,直观生动地呈现出南方周末内部评报传统与新闻操作后台。
邓科,《南方周末》记者。
感悟新闻传播 ——《南方周末:后台》读后感 《后台》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它解密了《南方周末》这样一个大报的新闻后台操作,堪称中国最佳新闻案例教科书。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后台—行动、后台—思考、后台—争论。通读全书,我的读后感大致分为...
评分看过南方周末的人,都有必要来看看这本书 南方周末的稿件,好像很少进入中国新闻奖 但是,报社内部有评奖的机制 这本书里面全部是报社内部获奖的稿件 讲述每篇稿件背后的故事,如何确立采访,如何策划,如何接近当事人,如何暗访,给人启发 看完后,不得不佩服,南周的记者果然...
评分2007-03-30 10:40:35 来自: 山水间 (北京) 承蒙后窗兄惠赠,终于得阅《后台》,用一天多时间看完,感觉很是解渴,但更感到意犹未尽,还不够过瘾。想起后窗“请多批评”的指示,也来简单谈谈读后感吧。 我的瘾头可能是被此书封面上一句广告词...
评分这是一本有故事的书。如果说《南方周末》记录了二十多年来的时代进程,那么这本《后台》就是对记录的记录。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的采写过程使得一个个新闻故事更为立体和丰满,而从策划到采写再到发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段别有趣味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我们能和记者一起体验...
评分06年南方周末就做过关于‘莆田系医院是怎样运作的’这一话题,时隔十年后,百度推广的莆田系医院再次治死了人,引起百姓的愤慨。这愤慨背后,是医疗资源不均,看病难治病难的事实。对于民营医疗机构,卫生部门的监管少,法律依据更少。这一场战争要打几年?拭目以待。
评分学到了很多东西
评分如果只看一份报纸,那就看南周吧
评分香江有凤凰,花城有南方,北京呢~,嗯,排名很困难
评分嗯,可以图书馆借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