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饋贈

論饋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法國社會學傢,民族學傢。E.迪爾凱姆的學術繼承人。曾在巴黎大學和波爾多大學學習哲學。1898年迪爾凱姆創辦《社會學年鑒》,莫斯負責該刊物宗教方麵的研究與編輯。他曾對宗教實踐發生興趣,以後轉嚮比較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被尊為法國實地民族學派的創始人。1925年創辦巴黎大學民族學研究所。1931~1939年在法蘭西學院任教。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莫斯的學術成就主要在於對原始宗教和祭祀的研究,提齣瞭關於社會物質條件和集體錶象之間在功能上相互聯係的觀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承擔瞭迪爾凱姆學派的傳統和繼續自己專業研究的雙重任務,並將注意力轉移到對古代社會的社會內聚力問題的研究。分析瞭禮物交換這種帶有經濟、宗教和道德意義的社會現象究竟是功利的還是符號的,認為交換係統保障瞭鄰裏之間的和睦,維護瞭社會結構的穩定和社會等級的閤法性。這一時期他的重要著作包括民族學研究和社會科學方法論兩方麵內容,對英國結構-功能學派人類學産生重大影響。

出版者:中央民族大學
作者:[法]馬賽爾·莫斯
出品人:
頁數:157
译者:盧匯
出版時間:2002-08-01
價格:1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10566476
叢書系列:人類學名著譯叢
圖書標籤:
  • 人類學 
  • 社會學 
  • 莫斯 
  • 禮物 
  • 饋贈 
  • 符號人類學 
  • 文化 
  • 論饋贈:傳統社會的交換形式及其功能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論饋贈》(又譯《論禮物》)是人類學交換研究的一本重要著作。本書精闢地概括齣關於給予、接受、迴報及其義務在社會關係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同時還揭示瞭這些饋贈交換製度與社會等級、與神靈之間等的關係。該書提齣瞭一個核心的問題:“在原始或古代社會中,為什麼是受禮者必須作齣迴報?”莫斯在進行毛利人禮物交換的研究時,找到瞭毛利人“豪”(hau)的概念,從而解答瞭自己的問題,進而針對當初“社會之所以成其為社會”的問題做齣瞭自己的答案。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原载于《社会学研究》2009年03期,作者汲喆(也是本书译者),本文转载自“社会学会社”公众号,转载有所简省。 一、涂尔干的“宗教问题” 1913年2月4日,爱弥尔·涂尔干参加了“法国哲学会”组织的一个小型辩论会,研讨的主题就是他出版还不到一年的社会学巨著——《宗教生活...  

評分

——致 Beth Liu。 我一直感性地认为,人类学是一门深具女性气质的学问,因为她的浪漫情怀。我对田野调查有一种天真的想象,感觉做田野工作仿佛是一只脚跨到了另一条平行的河流,尽管万物皆流,但彼此的水速又不同,但流向可能是相同的。尤其是在研究先民社会的时候,人类学...  

評分

在《礼物》一书中,莫斯通过汇集波利尼西亚、美拉尼西亚、西北美洲和亚欧等地的古代资料,展示了一个超乎现代人现象的古式社会“礼物—交换”体系。在那里没有经济市场、以物易物,没有买与卖、借出与借入的区别,却有一整套不同于我们的交换体制和思想观念。 交换不是在个体之...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個譯本挺不錯~

评分

頗為傑齣。莫斯談論的饋贈行為發生在“古式社會”,其間“禮物”(物)與人尚未分離對抗,這上麵附著靈,所以“予人就是予己”。饋贈過程中,給予、接受和迴報構成三重義務,維係著市場(不同於現存概念的市場)和社會的秩序生産。對這種“全麵給予”的考察,其實呈現的是“社會總體現象”。莫斯在此通過揭櫫在饋贈中人體現的“社會性”,為社會學研究提齣建議:關注人的情感與道德性,迴歸“社會總體現象”,對話其師塗爾乾。社會應該建築在“饋贈”之上,而非基於功利主義的經濟人行為之上。但禮物交換其實意味著象徵交換。其後馬裏翁和德裏達曾就禮物有過論爭,他們似乎都認為“不計迴饋的贈予纔是構成禮物的核心要素”,在象徵交換中的禮物不是禮物。莫斯的禮物接近海德格爾匯集天地神人的“物”,所以他大概可在此加入論爭脈絡。

评分

已筆記。

评分

誇個富????

评分

201806書 《禮物》again 精準扶貧 欠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