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鄉愁藍調

地下鄉愁藍調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馬世芳

一九七一年夏生於颱北。寫作者、廣播人、music543.com站長。

馬世芳的文字,往往揉閤私我的青春記憶與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筆端飽蘸情感,念舊傷逝之餘,也能引領讀者側身歷史後臺,懷想曾經滄海的激情與幻滅,於同代人中獨樹一幟。

父親是作傢亮軒、母親是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耳濡目染,自小喜作文,九歲開始做廣播,在「兒童的音樂世界」說故事。十五歲因為一捲披頭精選輯迷上老搖滾,並夢想以文字和音樂為生。大學時代一麵主編《颱大人文報》、一麵在中廣青春網引介經典搖滾樂,當年節目迭有聽眾逐集錄下,珍藏迄今。畢業前夕和社團同學閤編《1975-1993颱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雖是學生作品,選題製作卻齣手不凡,至今仍被視為樂史重要文獻。

一九九五年退伍,編纂《永遠的未央歌:校園民歌20年紀念冊》,亦成為研究颱灣流行音樂的必讀參考書。廿七歲和朋友閤著《在颱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轟動華人文化圈,開類型齣版風氣之先。二○○○年,馬世芳創辦音樂社群網站「五四三音樂站music543.com」,跨足社群經營與獨立音樂發行事業,屢獲金麯獎與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肯定。馬世芳目前在News98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持續撰寫雜文、專欄與音樂文字。

出版者:時報文化齣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馬世芳
出品人:
頁數:288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113
價格:NT$ 280.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57134553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馬世芳 
  • 颱灣 
  • 音樂 
  • 音樂 
  • 音樂傳記 
  • 颱灣 
  • 馬世芳 
  • 青春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詹宏誌 專序

林懷民 誠心推薦

七○年代,我們耽讀鹿橋《未央歌》;

八○年代,我們迷戀硃天心《擊壤歌》;

九○年代,我們傳閱楊照《迷路的詩》;

如今,我們有瞭這本書。

青年世代最受期待的全纔創作者,馬世芳的第一本散文。

從小拿西洋流行音樂榜單塗鴉長大,

傢裡客廳就是颱灣民歌運動集會所。

馬世芳,是一個讓颱灣當代文化亮起來的名字。

珍貴彩圖30餘頁。(門 吉姆莫裏森 花椒軍曹 白碟 鑽石閤唱團 宇宙塑膠人 羅大佑 美麗島 李雙澤遺墨 紀念音樂會專冊 內頁 楊祖珺 搖滾筆記 滾石雜誌 ……)

時間從生命走過,一路上都有時隱時顯的背景音樂,我隻是都忘瞭。直到有一天,收音機裡傳來年輕音樂人兼廣播DJ馬世芳和張大春的對談。馬世芳彷彿是一個老靈魂裝錯瞭青春的身體,他竟然在電颱上介紹早期颱語歌手文夏的音樂,而文夏正在做鄉村歌麯的試驗呢。我的時間一下子被推迴到50年代,迴到基隆雨港的傢鄉,燈光顏色昏黃,聲音也迴到單軌溫暖的真空管音色,傢裡那部據說是村裡最早的33轉唱機兼收音機,正流洩齣美麗的聲音<颱中州進行麯>,鄰居們躲在樓梯口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時間靜止,樂音充滿,那是另一個魂縈夢繫的年代。 ——詹宏誌

本書目錄

你和我和一隻狗叫布──兼序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 詹宏誌

門,消失的酒吧與青春期

離大學聯考還有一三九天的鼕夜,我第一次走進那間叫做AC/DC的酒吧,聽DJ放著Doors的歌,並且喝下瞭生平第一杯啤酒。

二十歲的花椒軍曹與十六歲的我

我把大盤帽塞進書包,擠公車到還沒拆遷的中華商場苦苦翻尋原裝進口的披頭黑膠唱片,那是強人時代的最後一年。

白碟遺事

十七歲那年,請瞭整學期的公假編校刊。大學學長們編的地下刊物令我們血脈僨張,披頭的《白碟》則是我記憶中整個盛夏的背景音樂。

寂靜的聲音,一九六六

民國五十五年十月,一個叫做Diamond的學生樂團踏上中廣音樂廳的舞颱,唱起瞭賽門與葛芬柯的名麯。然而他們音量就算開到底,也難以打破這片島嶼堅冰一樣的寂靜。

遙望嬉皮世代的背影──《烏茲塔剋口述歷史》序

啊,Woodstock。許多長輩如今聽到這幾個音節,還是會雙眼放光、臉泛潮紅,儘管他們壓根兒沒能親臨那場轟轟烈烈的集會。

一個唱垮瞭政權的搖滾樂團

幾個長髮嬉皮搞起來的捷剋樂團,竟然間接掀起瞭一場貨真價實的大革命,並且真的推翻瞭政權。

青春舞麯──我的記憶,關於那些歌

後來我纔知道,「民歌運動」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我傢客廳開展起來的。

那時,我們的耳朵猶然純潔

李雙澤、楊祖珺、鬍德夫,還有巴布.迪倫。關於那個時代,那群熱血青年,和唱片裡被畫瞭一個大叉、禁唱多年的〈美麗島〉。

「美麗島」的前世今生

一九七七年,年輕的大學老師梁景峰和熱血青年李雙澤閤作寫下瞭〈美麗島〉,開啟瞭這首歌和颱灣現代史緊緊相扣數十年的麯摺命運。

我涼涼的歌是一帖藥──「民歌」小史

曾經有一段日子,橫掃樂壇的是一群背吉他穿牛仔褲、自己寫歌自己唱的年輕人。他們徹底改寫瞭華語流行歌麯的歷史,餘震至今未息。

坐進時光機,擋下那瓶毒酒

你準備迴到過去,改變你所知道的歷史。身為搖滾樂迷,你該選哪一天、迴到什麼地方?

一本音樂雜誌如何撼動社會?──從《滾石》雜誌談起

一九六七年創刊的《滾石》如何從一份搖滾同人誌發展成呼風喚雨的媒體王國?記得七○年代颱灣也曾經有過的那本《滾石》雜誌嗎?

西雅圖故事── 一則廣播稿

西雅圖中年男子和颱北青年阿芳的故事--他們相識的時候,阿芳還在左營當兵,西雅圖男子則跟老婆住在這個鼕天會下雪的城裡,聽著巴布.迪倫的唱片。

擁舞的詩神與厲鬼

一九六六年五月廿七日,剛滿廿五歲的巴布.迪倫踏上巡迴演唱最後一站:倫敦皇傢亞伯廳的舞颱--這差點變成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場演齣。

那柄火焚的紅吉他

我總悄悄希望,哪一天能遇見吉米.韓崔剋斯的鬼魂(我相信他將是個和善的鬼)。我總幻想他會帶著被焚的那柄火紅色 Stratocaster 電吉他現身。

這一夜,搖滾樂失去瞭童貞

再荒唐、再墮落的青春,仍然是青春。「滾石」一九六九年在舞颱上創造瞭讓你打從靈魂深處顫慄起來的音樂,而那就跟你我的青春期一樣,註定是不會再迴來瞭。

光環毀棄,美夢驟醒──關於《藍儂迴憶》

一九七○年,約翰.藍儂早已對昔日的「披頭」身分、以及所謂六○年代神話深惡痛絕。身為這樁神話的創建者,他決定當著萬韆觀眾的麵,親手揉碎它。

我所知道的柯恩

唱片封麵上,一塊穿衣鏡佔滿瞭畫麵,映照齣一個全身墨黑的男子,錶情嚴肅,像要去參加葬禮。他跟我所認識的「搖滾樂手」形象完全不相乾,那掛著花布窗簾的房間,是另一個次元的世界。

深邃南方升起的吟哦

老藍調,這種音樂當初是如何引我中蠱?或許是那些流傳已久的怪異傳說,或許是那些盲眼歌者的枯索麵容。總之,這些粗礪苦澀的音樂,讓我愈陷愈深,不可自拔。

那些寂寞美麗的噪音

搖滾樂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著寂寞。而那撼動瞭整個世代的、真正瞭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瞭那條紐帶,把韆韆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

有一陣風──《地下鄉愁藍調》後記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常有人提到文藝青年,也有人試圖稱呼我為文藝青年,但我總是直覺的脫口而出說︰「馬世芳才是最後一個末代文藝青年,而我頂多是文藝青年的熱情燃燒後剩下的渣渣」,自從認識馬世芳以來,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我這樣的講法有沒有問題,但對我來講直覺上就是,根本不需要懷疑,就...  

評分

当我回忆打口磁带和碟片,回忆高中时代听摇滚的隐秘激情,我总觉得羞耻,羞耻,我几乎难以相信,会有这样的感觉。和很多青年一样,我接触摇滚,是靠打口启蒙的。99年,已经是世纪末了,那个时候打口已经式微,对于内陆小城益阳来说,仍然是区域性领先的。 我的朋友,一位重点...  

評分

2008年1月19日,香港红勘体育馆,第30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必须守在电视机旁,看着主办方精心筹备但却让人无法带上劲来的一场疲软的“港产春晚”。当颁发作词人奖项时,一向沉默寡言的酷男林夕少有地开腔了,而且一上膛就是加农炮:“以下的言论可能只代表...  

評分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罗大佑《光阴的故事》,《地下乡愁蓝调》扉页题词 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里那些仿若人生海海的照片吸引了我,透过那些难得一见的照片,连同那些悠远飘渺的吉他声,你仿佛真能够触摸到台湾整整一代人的爱与哀愁——他们也曾是学运青年...  

評分

3月8日,深夜,聼音樂五四三,深度專訪楊祖珺。聼這期節目時,會讓我想到一些演出片斷,還有以下的文字,想象得出那位朋友發現的那瞬情境,而當我讀到此處跟著流淌在身體和血液中的激情和感動也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和形容的。以至於在簡體版問世之前的那段時間中,我跟朋友提起這...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過,這書是我寫的嘛。

评分

我對彼岸的隔世想象,竟然落在這本書上!

评分

音樂,曆史,人生,寫的大抵就是這些瞭。最喜歡關於Jimi Hendrix那段,寫得絲絲入扣。

评分

070817.Mac.Pinto.

评分

愛不釋手。靈魂被強奸掉數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