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德勒兹 ,1925年1月18日生于法国巴黎,1944年中学毕业后就读于巴黎索邦大学哲学系,1952年发表处女作《休谟及其生活、著作和哲学》,1957年任索邦大学哲学史助教,1960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专员,1964-1969年任里昂学院哲学教师,1969年接替米歇尔・福柯,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教授至1987年退休。 1995年11月4日,德勒兹因难忍肺疾折磨,从巴黎住处的窗户坠楼自杀。
第二章 麦茨电影符号学的不成立在于将电影与语言进行类比,从而丧失了能指。 电影叙事性的存疑。叙事归因于符号与语法,而影像的内容被看成了符码,但叙事并不是影像的内容,而是影像与影像连接造成的效果。 按照传统电影符号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的推论,电影是用各种方法...
评分德勒兹转引了阿尔托《电影的早衰》,“影响中的那些被骗来参加无数意识的愚蠢人们永远不可能使影像达到我们所期望于他的程度。诗已无力挣脱所有这一切,它只能是一种可能的诗,一种任人摆布的诗,它不用再期待电影什么了……”
评分尽管书籍上满是痕迹,但是却无法找到。至于翻译的问题,恐怕只有懂法文才能解决了。。。 p106 比较喜欢这一部分《时间的晶体》 p106 电影不只表现影像,它还要让世界包围影像。。。。 p110 影像的繁殖,镜子的繁殖。 p127 时间依赖于这种分解,人们在晶体中看到的,就是这种...
评分第四章 电影在影像周围环绕一个世界:回圈。最小的回圈是电影的基础。极至是实际影像自身便包含了潜在影像。 极至的影像是一种同时具有实际与潜在的双面影像,脱离了机能延伸,即视征。当实际的视效影像置身于内在的小型回圈,与它自己的潜在影像进行结晶化时,视征的特点出...
评分这本书的开头第一章就非常的容易理解,容易到一位朋友说其中观点过于平凡。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引述巴赞的话,提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了“真实性的一种新形式”,“真是不再被复现或复制,而是被‘直击’”。这话怎么讲呢,第一段的结尾说影像中“闯入了一个新元素”,“这个新元...
运动和时间不仅仅是电影理论更是政治学著作,它们意图以时间为武器全面推翻意识形态结构化对感官和思想的独裁钳制,并尝试用非意识形态化的时间形态还世界一个向未来敞开的不确定性面貌。这是对所有“主义”(包括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对互相残杀的亲兄弟)角度刁钻的颠覆式批判,而它们又独立于所有东西方思维定式之外,从这点看真是独一无二。稍微挑剔一些的话这一部时间没有上一部运动有力量。运动影像在描述旧有体系的同时以崭新的理论武器拆解摧毁了它,但时间影像在跨跃性的指出方向后却没能将极有创见的各个部分组合成建设性的新体系。它并没有给出完整连贯的整体审视思考架构。别无他法,建设总归要比批判难上数倍。
评分两部无法单独批评,不可拆解。德勒兹一上来就把现象学打倒了,认为那是“前电影”的解释学,之后的巴洛克式推演果真来到了“盲视”和“失语”,一种经验可能的极限。德勒兹赋予电影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创生性的使命,这既是一套艺术进化论,也是一套超人类的伦理学,既是过往总结,也有前瞻视野。小津的存在似乎成了德勒兹体系中的一根刺,能看到《时间影像》中的一种自我修正,但很难说服我。任何图解德勒兹的行动我都是不认可的,这两部书不能出导读,只能出句读。
评分两部无法单独批评,不可拆解。德勒兹一上来就把现象学打倒了,认为那是“前电影”的解释学,之后的巴洛克式推演果真来到了“盲视”和“失语”,一种经验可能的极限。德勒兹赋予电影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创生性的使命,这既是一套艺术进化论,也是一套超人类的伦理学,既是过往总结,也有前瞻视野。小津的存在似乎成了德勒兹体系中的一根刺,能看到《时间影像》中的一种自我修正,但很难说服我。任何图解德勒兹的行动我都是不认可的,这两部书不能出导读,只能出句读。
评分又开始了“和德勒兹在一起”的时期了。@ENS
评分两部无法单独批评,不可拆解。德勒兹一上来就把现象学打倒了,认为那是“前电影”的解释学,之后的巴洛克式推演果真来到了“盲视”和“失语”,一种经验可能的极限。德勒兹赋予电影的是一种革命性的、创生性的使命,这既是一套艺术进化论,也是一套超人类的伦理学,既是过往总结,也有前瞻视野。小津的存在似乎成了德勒兹体系中的一根刺,能看到《时间影像》中的一种自我修正,但很难说服我。任何图解德勒兹的行动我都是不认可的,这两部书不能出导读,只能出句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