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也是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以《紐約三部曲》聲名大噪後,著有《月宮》、《幻影書》等十餘本小說。作品尚有回憶錄《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天下文化)、電影劇本《煙》、詩集與評論文集等。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最常探討的主旨,就是人生的無常與無限。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文壇曾比喻他是「穿膠鞋的卡夫卡」。
奧斯特與妻女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李永平,一九四七年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是小說家、翻譯家,也是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比較文學碩士、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教授。著有《婆羅洲之子》、《拉子婦》、《吉陵春秋》、《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朱鴒漫遊仙境》及《雨雪霏霏:婆羅洲童年記事》(天下文化)。譯作包括《上帝的指紋》、《曠野的聲音》、《紙牌的祕密》、《聖境預言書》、《天使走過人間》(天下文化)、《大河灣》(天下文化)、《輓歌》(天下文化)等。
身罹癌症、家庭破碎的中年男子納善,退休後特意搬到布魯克林定居,打算孤老一生,卻沒想到布魯克林才是他人生的起點……
納善開始探索布魯克林的一切:街角的餐館、餐館的女服務生、商店的老闆,甚至與失聯多年的外甥湯姆重逢。在與同樣失意的湯姆攜手探索新生活之餘,納善逐漸發現身邊的小人物們,若不是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是有徒具空殼的生活;但他們都選擇了布魯克林止痛療傷、重新開始,這些小人物的命運,也逐漸與他的人生交纏……
“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就不再存在。”在飞往澳洲阿德莱德的班机上,我读着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幻影书》,想象着即将在阿德莱德见到的保罗·奥斯特本人究竟是何等模样,想起我即将出版...
评分“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就不再存在。”在飞往澳洲阿德莱德的班机上,我读着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幻影书》,想象着即将在阿德莱德见到的保罗·奥斯特本人究竟是何等模样,想起我即将出版...
评分人生都是意外的,也许在自认为最落魄等死之时,某些交集与契机会重新唤醒很多与之一样等死之人的重生。 人对人的影响或许都是不可自知的,唯一的解释,或许就只能像小丸子说的那样:“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的。” 在某些时期,你会无可奈何极端的把自己当做一个无足轻重的小...
评分保罗奥斯特老了,但他送给自己的礼物是一篇童话。《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始终洋溢着“别急,别怕,一切都会好的”之类的调子,对一个老作家来说,这确实过于心肠软弱,难得一见的情意绵绵。感觉老奥斯特几乎是由着自己性子在写,你看那结尾,一个逃脱了死亡阴影的肺癌老人在911前...
评分原文: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23152741.shtml 对于通过《纽约三部曲》或者《神谕之夜》熟悉保罗•奥斯特的读者来说,《The Brooklyn Follies》这本书也许读起来并不具有十足的“保罗•奥斯特味道”。在这本书中奥斯特似乎放弃了很多已经玩儿惯了的后...
我知道奥斯特你想表达什么,也赞同你的人生态度与道德敏感度,我只是不够喜欢你叙述它们的方式。
评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際遇,在當事人的心中烙印著不同的意義。就像是雪花一般,沒有一片雪花是一模一樣的。
评分《布鲁克林的荒唐事》另外一个版本而已
评分開頭的第一句話我太喜歡了。
评分開頭的第一句話我太喜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