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哪儿》是开本、厚度和《地下室》差不多的一本书,而这本小说和《地下室》的区别是:《地下室》重男人情义;《我们去哪儿》尝试写写那些风里雨里的所谓爱情。
这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是漫画写手本杰明在历经一年,认真体会日韩漫画和畅销小说的风格后,揣摩其人物、语言、场景变换的特点,推出的新作。《我们去哪儿》代表着80后第一次对生活发出了成熟的质疑。
漫长的时间漫长的等待,这本书里的每一件小事,跨越了作者在北京的整整三年。书里的每一个主角,每一个姑娘,每一个少年。在这三年里笑着出现,然后隐没,失败在风里。
似水的流行狂风中少年黑发丝丝消散,青春的身材瘦弱了又强悍最终还是拱低了腰背;姑娘们纷纷盛开然后再次老去,曾经的美丽避开了日光不敢看镜子;热血青年变成没出息小资。
再一次唏嘘时间过得真快,而叹气声还未落地,春夏一晃太阳昏黄了。时光用更快更快的速度飞逝,铁面无私从未停止。完全不理睬我们的成长,骄傲,伤心,成功和堕落。为什么如此脆弱的身躯被时光拽着飞跑,竟然没有纷纷散了架?一种的磕磕绊绊坑坑洼洼,我们残缺不全的尸骨,丢散在每一个快乐和美好。
张彬(BENJAMIN),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1998年9月赴天津。绘画了短篇漫画《Sena与情人》。1999年5月,回到北京,靠大量的兼职广告工作生活。2000年3月,创作了短篇漫画《夏天没有的花》。同时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组织了“赤红漫画社”。作品相继在漫画主流媒体上发表,并尝试用CG进行创作,并出版过相关书籍。作品厚重尔飘渺,有极强的感染力,以写实尔达意境为主。
主要作品:
《夏天没有的花》<漫友> ,《下午课堂的幻想》 <梦幻总动员> ,《SENA & 情人》<科幻世界画刊> 。著有画集《ONE DAY》、《REMEMVER》,小说《地下室》等。
看到书的时候很激动。在一个门面到期的旧书店,在褶皱破损灰暗凌乱的书堆里,突然翻到塑封的唯一一本新书,而且还是BEN的。就快速地买了。那年才上初二,读了一遍。真觉得画插画的不应该写小说,我不能接受他文字的粗糙和里边的内容。高一的时候去外地读书,就开始莫名地想起BE...
评分我还记得2002年时Benjamin在上海时的模样,扎着红色头巾,仔裤配球鞋,家住上海老式木宅的二层,逼仄而温馨,有很多的野猫出入。但说起这些,并不是我的记忆力足够好,而是他的这本非插画类的纯小说将我一下子拽回了那时候。那时他疯狂画画的模样,不会有人比他自己记得更清晰...
评分很刻薄地说,看完这本书以后,相比较,感觉郭敬明写的是垃圾。倒不是benjamin多么地精品,起码感觉他不做作,而文章,最重要就是是拿来说事的,而不是让大家瞻仰你的 并且,因为他的文章,而对我一向嗤之以鼻的漫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受,相信这就是收获
评分很刻薄地说,看完这本书以后,相比较,感觉郭敬明写的是垃圾。倒不是benjamin多么地精品,起码感觉他不做作,而文章,最重要就是是拿来说事的,而不是让大家瞻仰你的 并且,因为他的文章,而对我一向嗤之以鼻的漫画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受,相信这就是收获
评分大约是五六年之后刚刚结束的夏天,北京的街头狂风大作,蓝得空旷的天空中满是被风吹着不断改变形状的云块,云底铅灰厚重,而被阳光穿透的部分则是刺目的白。 这样一个天气里我偶尔走进据说是全场七折的第三极书局,像平时那样漫无目的地闲逛,站在书架旁翻阅一些印刷精美质感...
还是觉得他画画比写字好
评分本同学的画风好PL 可是为什么要根小郭混在一起 导致减分
评分挺好
评分主要是为了画才买。
评分好多年前读的,浓烈、呛,印象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