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哪儿》是开本、厚度和《地下室》差不多的一本书,而这本小说和《地下室》的区别是:《地下室》重男人情义;《我们去哪儿》尝试写写那些风里雨里的所谓爱情。
这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长篇小说是漫画写手本杰明在历经一年,认真体会日韩漫画和畅销小说的风格后,揣摩其人物、语言、场景变换的特点,推出的新作。《我们去哪儿》代表着80后第一次对生活发出了成熟的质疑。
漫长的时间漫长的等待,这本书里的每一件小事,跨越了作者在北京的整整三年。书里的每一个主角,每一个姑娘,每一个少年。在这三年里笑着出现,然后隐没,失败在风里。
似水的流行狂风中少年黑发丝丝消散,青春的身材瘦弱了又强悍最终还是拱低了腰背;姑娘们纷纷盛开然后再次老去,曾经的美丽避开了日光不敢看镜子;热血青年变成没出息小资。
再一次唏嘘时间过得真快,而叹气声还未落地,春夏一晃太阳昏黄了。时光用更快更快的速度飞逝,铁面无私从未停止。完全不理睬我们的成长,骄傲,伤心,成功和堕落。为什么如此脆弱的身躯被时光拽着飞跑,竟然没有纷纷散了架?一种的磕磕绊绊坑坑洼洼,我们残缺不全的尸骨,丢散在每一个快乐和美好。
张彬(BENJAMIN),毕业于大连轻工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1998年9月赴天津。绘画了短篇漫画《Sena与情人》。1999年5月,回到北京,靠大量的兼职广告工作生活。2000年3月,创作了短篇漫画《夏天没有的花》。同时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好友组织了“赤红漫画社”。作品相继在漫画主流媒体上发表,并尝试用CG进行创作,并出版过相关书籍。作品厚重尔飘渺,有极强的感染力,以写实尔达意境为主。
主要作品:
《夏天没有的花》<漫友> ,《下午课堂的幻想》 <梦幻总动员> ,《SENA & 情人》<科幻世界画刊> 。著有画集《ONE DAY》、《REMEMVER》,小说《地下室》等。
我还记得2002年时Benjamin在上海时的模样,扎着红色头巾,仔裤配球鞋,家住上海老式木宅的二层,逼仄而温馨,有很多的野猫出入。但说起这些,并不是我的记忆力足够好,而是他的这本非插画类的纯小说将我一下子拽回了那时候。那时他疯狂画画的模样,不会有人比他自己记得更清晰...
评分这是BENJAMIN的第二部小说<我们去那儿>.如作者所言我相信写这本自传式的故事搭上了他的半条命.用粗造的笔触记录一段不堪回首的青春岁月,那些爱过恨过背叛过被背叛过的人一个个消失在人群里,唯一不变的是这本属于我们的眼花缭乱光彩依旧的世界,已经不再属于我们,我们转过身去,隐...
评分听到有人说,BEN写字不如画画。我只是想为他“平反”。其实我并不算有这个资格吧,但只是想尽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理解,去说这本书。 其实我觉得,BEN在作品中是近乎虔诚地想把自己的心解剖开给别人看。疯子的本性是多么善良,多么单纯。可是社会让他不敢把自己的单...
评分我当时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作者的漫画去的.单说他的漫画,我表示欣赏,不过,关于书的内容以及文字,我有一点都不喜欢,或许自己已经过了看这种文章的年龄,以至于看了1/3就知道了书的结果.说真的,我希望,画漫画的最好钻攻一术,别写小说
评分方向在哪里?该去哪里... 一口气走完了整个故事 ben的where~ 一天都不用的时间 一口气看到底, 这算来 是我看书以来最快的速度了. ben喃喃的述着 述得身入其境 这些事,那些人 应该真的存在吧? 不由自主开始将 我喜欢的 他的画作 往他的小说人物里搬 似乎封面上 唇微...
他是疯子,我却不是娜娜。
评分BEN一直陪伴我那些年的数学课....
评分挺好
评分好多年前读的,浓烈、呛,印象深刻。
评分他是疯子,我却不是娜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