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1899-1977),纳博科夫是二十世纪公认的杰出小说家和文体家。1899年4月23日,纳博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布尔什维克革命期间,纳博科夫随全家于1919年流亡德国。他在剑桥三一学院攻读法国和俄罗斯文学后,开始了在柏林和巴黎十八年的文学生涯。
1940年,纳博科夫移居美国,在威尔斯理、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大学执教,以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身份享誉文坛,著有《庶出的标志》、《洛丽塔》、《普宁》和《微暗的火》等长篇小说。
1955年9月15日,纳博科夫最有名的作品《洛丽塔》由巴黎奥林匹亚出版并引发争议。
1961年,纳博科夫迁居瑞士蒙特勒;1977年7月2日在洛桑病逝。
我们的朋友真的太可怜啦,从俄罗斯流亡到法国,从法国流亡到美国。在婚姻中流亡,在朋友中流亡,甚至职业道路还要流亡一番,至于住所,不,应该是归宿,用流离失所再贴切不过啦。 我的朋友,在失忆与失意中挣扎徘徊,可是他还活者呐,虽然他离死也差那么一点。看吧,演讲差那么...
评分第一次惊叹于纳博科夫的观察力,是在读《文学讲稿》评论《包法利夫人》一节时。他在分析小说的叙事思路和行文风格的间歇,“顺便说一句”道,福楼拜写苍蝇在杯壁上爬,其实苍蝇不是爬,是走,一边走一边搓手。 至于他最广为人知的小说《洛丽塔》,由于主人公很容易被归入“恋童...
评分 评分在温代尔任职九年的俄裔助理教授普宁先生,为什么总是沉溺于过去的世界中不能自拔,比如革命前的沙俄啦,流亡者们的巴黎啦,可爱的丽莎啦,以至于和与时俱进的美丽新大陆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呢? 我个人的看法是,普宁先生头脑中不时萦绕的彼方世界真的是无处再可寻迹了,那是一...
评分宋人词话里面讲有句无篇有一句让我印象颇深,大意是七宝楼台,拆将下来,不成片断。读《普宁》最大的感受却是,乍一读起来,零零碎碎,读着读着,轮廓却渐渐清晰,读完是七宝楼台。这显示了极其成熟的写作技巧。 这种化零为整的技巧当然是苦心经营的。如果用在其他人物身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