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因出版《自私的基因》而聲名大噪的動物學大師道金斯,一生矢志達爾文原理中幾近無限的力量。本書依然延續作者一貫的研究使命,提出最新的驚奇觀點:基因是最自私的,所有生命的繁衍、演化,都是基因為了自求生存而發生的結果,人,不過是機器的化身,主宰「人」這部機器的,正是基因!基因的河流,流過三十億年,產生千萬種製造生命的方式;未來,複製現象仍可能繼續朝時間之河推進,非主宰者的人類,更應了解物種遺傳的遊戲規則。
理查德·道金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曾获英国皇家学会写作奖和《洛杉矶时报》科技图书奖。主要作品有《自私的基因》和《盲人钟表匠》等。
整本书还是很吸引人的,展示了不少生物案列,用以描述大自然的无情。个人认为第四章写的最精彩。提到的姬蜂幼虫在活体毛虫体内取食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第96页描述的森林中植物为了争夺阳光长到荒谬而浪费的高度。以及福特公司的案例都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在社会竞争环境下...
评分这本书写的蛮简单,隐约之间,道金斯把大自然,宇宙,宗教和智创论等问题,都等同于基因问题,其实这样分析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考虑的许多的“道”的问题,也许就是基因问题。 1. 大自然既非仁慈,也非不仁慈。它既不反对遭受痛苦,也不赞同遭受痛苦,除非影响到DNA的生存,否...
评分 评分这本书写的蛮简单,隐约之间,道金斯把大自然,宇宙,宗教和智创论等问题,都等同于基因问题,其实这样分析也没什么不好,我们考虑的许多的“道”的问题,也许就是基因问题。 1. 大自然既非仁慈,也非不仁慈。它既不反对遭受痛苦,也不赞同遭受痛苦,除非影响到DNA的生存,否...
评分以下内容摘自本书籍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道金斯引入“生存机器”一词,用以讲述(终有一死)的生物个体与(可能永生不朽的)基因之间的角色与关系。他提出,“在更替的过程中,基因不会被毁灭,它们会不断向前进,变化的只不过是身边的同伴,基因是复制因子,而我们是它们...
從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6/08/07/819/看到推薦
评分從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6/08/07/819/看到推薦
评分從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6/08/07/819/看到推薦
评分從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6/08/07/819/看到推薦
评分從 http://greenisland.csie.nctu.edu.tw/wp/2006/08/07/819/看到推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