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尼利厄斯·瑞恩(comelius Ryan),1920年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在那裏成長。他後來成為傑齣的戰地記者,與美軍第八和第九航空隊一起執行瞭14次飛行轟炸任務,報道瞭D日登陸以及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穿越法國和德國的挺進。歐戰結束以後,他又報道瞭在太平洋的戰爭。除瞭他的經典著作《最長的一天》、《最後一役》和《遙遠的橋》之外,他還寫瞭許多其他作品,在世界各地用20多種語言發行。瑞恩在1973年被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勛位勛章,當時被稱譽為”也許是現在在世的最為纔華橫溢的記者”。他死於1976年。
《最後一役》是對這次戰役的扣人心弦的報道,包括瞭對戰鬥的敘述,但它卻並不是軍事報道。更恰當地說,它是普通人的故事,軍人和平民的故事,他們陷入瞭隨著失敗和勝利而來的絕望、沮喪、恐懼和強暴之中。柏林之戰,對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所發動的最後進攻,開始於1945年4月16日,星期一,淩晨4點整——西方盟軍稱之為A日。在這個時刻,在德國首都東邊不到38英裏的地方,漲水的奧得河上方的夜空突然燃起瞭紅色的火焰,使人目瞪口呆的炮兵掩護炮火立即發射齣來,俄國人對城市的進攻也由此開始。柏林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戰區的達到終結的鬥爭,是對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發起的最後攻勢,它毀滅瞭歐洲一個有曆史意義的首都,並導緻瞭龐然大物般的納粹的垮颱。它也是二戰中最血腥、最關鍵性的時刻之一,其後果將在未來幾十年復雜的國際政治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最后一役。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是无情的,同时战争也是让人绝望的,有的人绝望的生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一样,因为不知道生活会在何时结束,也许下一刻,也许……但是战争真正的是考验一个民族的气节和凝聚力,无论我们以任何形式任何方法死去,我们也不能向侵略者屈服,我们宁可...
評分依然是瑞恩一贯的笔法,从动物园的鹳、牛奶工到将军甚至希特勒本人,看似平淡的生活里迎来了最后的战役。对海因里齐这样的军事专家而言,其实结果早已摆在眼前。对盟军的高层而言,也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了战后的划分上。 总共五部中,只有最后一部是完全描述作战的内容,实际上全...
評分 評分 評分意大利作家莱维这样讲过:“那些真正掉入底层的人,那些亲见蛇蝎恶魔之人,不是没能生还,就是从此哑然无言。” 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在其《战后欧洲史》的第一卷里列举了一组数字,在1939年至1945年,3650万欧洲人死于与战争相关的原因,而且数字不包括自然死亡以及由于战争...
科尼利厄斯.瑞恩-《最後一役》 Cornelius Ryan-《The Last Battle》
评分歐洲戰場落幕的一役,讀來卻遠遜《巴黎燒瞭嗎》。柏林歸屬任由盟軍主宰,德國精華毀於一個瘋子。
评分我看見戰爭的錶情。
评分從戰爭開始元首直接插手軍事指揮開始就注定瞭最後的結局。集團DC容易陷入派係鬥爭,但個人DC隻有在明君的情況下纔有些許的優越性。
评分草草翻瞭一遍,似乎更應該看德軍或蘇軍的迴憶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