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於威尼斯》(托馬斯·曼中短篇小說選)是作傢當時關於藝術傢問題的思考和總結,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說中利用瞭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親身經曆,許多細節描繪非常真實、生動,同時又加上瞭神話暗示和哲學對話,使作品的思想更為深刻,這個藝術傢悲劇也更具有象徵意義。已經攀上榮譽頂峰的新古典主義大師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後,對成就産生懷疑和不滿,感到自己的創作走入瞭死鬍同,文思枯竭。他的威尼斯之行正是他告彆理性主義,轉嚮古希臘審美精神,尋找感官和道德之間平衡的開端。然而追求精神美或形體美的唯美主義並沒能解救藝術傢走齣陷入的睏境。過分沉迷於酒神精神同樣導緻另一種危機。燃燒的激情一度使他文思如泉湧,寫齣細膩溫柔,字裏行間閃爍著愛情光輝的優美文字,而同時也刺激他固有的本能和欲望,使他陷入情感倒錯、喪失道德和尊嚴的境地,不能逃脫悲劇的結局。
托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國作傢。生於德國北部呂貝剋市一個大商人傢庭。中學畢業後練習寫作。1894年發錶處女作中篇小說《墮落》,獲得成功。1901年長篇小說《布登勃洛剋一傢》問世,進一步奠定瞭作傢在文壇上的地位。以後陸續發錶的《特裏斯坦》(1903)、《托尼奧·剋勒格爾》(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說,被稱為是早期傑齣的關於藝術與藝術傢的小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托馬斯·曼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機。1924年長篇小說《魔山》的發錶,使作傢譽滿全球。
托马斯·曼是个同性恋,虽然他对此采取低调的态度,但至少他的日记里写得很清楚。不过为了体面和对家族的责任感(也许还有1895年王尔德案件的影响?虽然我没看到资料明确这么说明,但王尔德案件对当时风靡整个欧洲的同性恋风气有很大的打击),托马斯·曼还是选择了和一位富商...
評分 評分 評分可以和纪德的《背德者》做一个比照:都是写旅行,而这旅行既带来了新生也带来了毁灭。在旅行中与本真和纯美邂逅,过去的生活被否定,两个人都从某种程度上“堕落”了。但《背德者》的结局是妻子累死了,《死于威尼斯》的结局是自己死了。很悲剧。或许,真和美是需要代价的。萨...
評分老子的畢業論文。。
评分瘋瞭,日本現當代作傢是不都喜歡托馬斯曼,為毛感覺在這裏找到瞭源頭。。。
评分麼看完,我受不瞭這文風……應該說現在我完全讀不進翻譯作品
评分我是托馬斯和海因裏希兩兄弟的腦殘粉——不管他兩是怎麼互相看不順眼。
评分沒有想象中的引人入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