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威尼斯

死于威尼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德国作家。生于德国北部吕贝克市一个大商人家庭。中学毕业后练习写作。1894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堕落》,获得成功。1901年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问世,进一步奠定了作家在文坛上的地位。以后陆续发表的《特里斯坦》(1903)、《托尼奥·克勒格尔》(1903)和《威尼斯之死》(1912)等三部中篇小说,被称为是早期杰出的关于艺术与艺术家的小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托马斯·曼思想曾一度陷入危机。1924年长篇小说《魔山》的发表,使作家誉满全球。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德] 托马斯·曼
出品人:
页数:335
译者:宁瑛
出版时间:2010-5
价格:1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0217815
丛书系列: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图书标签:
  • 托马斯.曼 
  • 德国 
  • 小说 
  • 德国文学 
  • 死于威尼斯 
  • 外国文学 
  • 托马斯·曼 
  • 文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中短篇小说选)是作家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他的威尼斯之行正是他告别理性主义,转向古希腊审美精神,寻找感官和道德之间平衡的开端。然而追求精神美或形体美的唯美主义并没能解救艺术家走出陷入的困境。过分沉迷于酒神精神同样导致另一种危机。燃烧的激情一度使他文思如泉涌,写出细腻温柔,字里行间闪烁着爱情光辉的优美文字,而同时也刺激他固有的本能和欲望,使他陷入情感倒错、丧失道德和尊严的境地,不能逃脱悲剧的结局。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解读与欣赏,这一点在解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的《魂断威尼斯》中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有人论证这是一部同性恋文学的开山之作,有人认为这是文学互文性的典范之笔,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死亡主题文学的再现。而作者托马斯·曼本人...  

评分

菲德拉斯这个名字,感觉译者没译好。按我的阅读量看来,菲德拉斯应该翻译为 斐德若。柏拉图的对话集里 《会饮》《斐德若》都主要有他的观点。“神在有情人身上”(见于施特劳斯《柏拉图的会饮》)。扯到柏拉图,这个话题就大了,本人功力也不够。  

评分

托马斯·曼是个同性恋,虽然他对此采取低调的态度,但至少他的日记里写得很清楚。不过为了体面和对家族的责任感(也许还有1895年王尔德案件的影响?虽然我没看到资料明确这么说明,但王尔德案件对当时风靡整个欧洲的同性恋风气有很大的打击),托马斯·曼还是选择了和一位富商...  

评分

多数人都喜欢听音乐,不同的只是类型,但是有个普遍的规律,流行的难以持久,万人空巷之后是万籁俱寂,于一个时代不被多数人接受的,辗转到另一个时代却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现象对于图书亦然! 我是个酷爱纯文学书的人,有人不屑的质疑我,何为纯文学?我就会忍不住告诉...  

评分

威尼斯是古代没落的商业中心,现代繁华的旅游胜地。但是在我眼中,他始终带着隐隐的死亡的气息。 十一月的威尼斯,刚受过海水漫城的洗礼,游客减少,气温降低,一切都开始趋于萧条。我想起了电影《威尼斯疑魂》,这部1973年的电影在2012年的票选活动中超越奥逊•威尔斯的《...  

用户评价

评分

他两眼望着蓝澄澄海水边站着的高傲身影,欣喜若狂地感到他这一眼已真正看到了美的本质

评分

不是我的菜。最富盛名的中篇《死于威尼斯》,充满了沉重而繁琐的思辨,一个简单的恋童癖故事便和希腊美东腊美唯美主义啥啥的挂钩了,完全无好感……其它的短篇中篇也看了几个,统统无感,所以没读完就直接过了吧……不知道那本买了N年至今没看的《魔山》会怎样……

评分

他两眼望着蓝澄澄海水边站着的高傲身影,欣喜若狂地感到他这一眼已真正看到了美的本质

评分

疯了,日本现当代作家是不都喜欢托马斯曼,为毛感觉在这里找到了源头。。。

评分

记忆中:没有对话,只有观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