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文化模式

滿族文化模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遼寜民族齣版社
作者:鮑明
出品人:
頁數:605
译者:
出版時間:2005-12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80722021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滿族
  • 鮑明
  • 清史
  • 民族史
  • 人類學
  • manju
  • 滿族文化
  • 民族文化
  • 傳統習俗
  • 曆史研究
  • 民族認同
  • 社會結構
  • 民間藝術
  • 民俗信仰
  • 地域文化
  • 文化傳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滿族文化模式:滿族社會組織和觀念體係研究》主要以滿族作為主體,自然與社會環境作為客體,研究主、客體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提齣“滿族文化模式”的概念。並對滿族是怎樣生活的,創造瞭什麼樣的文化,隨著文化的不斷進步,又使滿族嚮前發展。究竟滿族以什麼樣的文化模式齣現於曆史舞颱等問題也進行瞭探討。

著者簡介

鮑明(鮑爾機根·額爾德尼),男,滿族,祖籍外濛古車臣汗部,後隸正黃旗滿洲,l965年6月生於遼寜省鳳城市。l983年9月至1987年7月於遼寜師範火學政治係攻讀政治專業,1987年8月至1990年6月於東北師範大學政治係攻讀政治思想史專業,隨王嚮群教授研究中國政治思想史,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於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攻讀民族學專業,隨滿學傢趙展教授研究滿族語言、曆史與思想文化,分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1990年7月至1999年2月先後擔任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助理編輯、編輯、副編審,自1999年以來,先後任瀋陽師範學院政治經濟係、瀋陽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管理係副教授、教授。

在《民族研究》《滿族研究》《社會科學輯刊》等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30餘篇,齣版著作有《教育政治學導論》(閤著,遼寜教育齣版社,1992年)、《觀念變革的曆史軌跡—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人的觀念變革》(閤著,東北師範大學齣版社,2000年)。

圖書目錄

緒論
一、文化模式的含義
二、滿族文化模式的界定
三、滿族文化研究的傳統範式
四、滿族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五、我的初步結論
第一章 滿族的傢庭觀與兩性觀
一、滿族傢庭主要居住形式與居住方式
二、滿族的傢庭製度與觀念
(一)傢庭成員的資格認同--“資格”與“場”
(二)傢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三)父母與子女關係
(四)隔輩親:祖孫關係
三、滿族的婚姻製度與觀念
(一)青春期與傢庭的組建
(二)選擇配偶的範圍、標準
(三)滿族人的寡婦再婚、守節和離婚(休妻)觀念
四、滿族的育兒方式
(一)滿族人的生育習俗與生育觀念
(二)滿族的傢庭教育
五、滿族的兩性觀
(一)從遠古造人神話看滿族人對性的態度
(二)滿族性文化的特點
(三)禮節中的兩性關係準則
(四)滿族文學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的審美觀
(五)男人眼中的女人
第二章 滿族的親族觀
一、滿族族人集團的構成
(一)滿族族人集團的概念和名稱
(二)滿族父係親屬稱謂
(三)滿族族人交往中間接親屬稱謂的用法和特點
(四)滿族“宗族”的構成方式
(五)滿族族人組織的功能和領導機構
(六)祖先崇拜:重近祖
(七)入鄉隨俗與投靠親友:宗族的凝聚力不強
二、滿族族人集團的曆史變遷
(一)後金一清朝的滿族族人集團
(二)民國時期的滿族族人集團
(三)新中國的滿族族人集團
三、滿族族人集團與個人的心理和行為方式
(一)滿族族人集團對本土族人個人心理和行為方式的影響
(二)滿族族人集團與關內和海外的滿族人
四、滿族的姻親觀
(一)滿族人比較重姻親
(二)滿族母係親屬集團的範圍
(三)滿族妻族親屬集團的範圍
(四)滿族外親親屬集團的範圍
第三章 滿族的非親屬組織觀
一、女真-滿族人的猛安謀剋和八旗牛錄組織的特徵
二、猛安謀剋和八旗牛錄組織産生的社會和文化心理基礎
三、滿族人締結非親屬集團的原則與滿族人的結社
四、親屬集團、猛安謀剋、八旗牛錄組織與滿族一般社團的傳統文化淵源和特點
五、滿族傳統的非親屬組織與滿族社會的現代化道路
第四章 滿族的民族心理特質
一、滿族的民族認同意識及其層次
(一)滿族的民族認同意識
(二)滿族民族認同意識的層次
二、滿族的民族性格
(一)“組織本位”意識、級彆意識和功績意識
(二)滿族人心直口快、性情剛烈
(三)注重名與恥--滿族人的麵子、自尊意識
(四)自豪與自卑意識
(五)注重民族聯閤
(六)倡導多元文化原則,喜好學習外來文化
三、滿族的民族政治心理
第五章 滿族的民族心理
一、女真-滿族人消費食物的數量、質量與營養
(一)女真-滿族人消費食物的數量與營養
(二)女真-滿族人消費食物的質量與營養
二、社會因素與女真-滿族人的營養
三、獲取食物和財富的途徑和方法
(一)滿族經濟中遺存的漁獵、采集活動及其對滿族
文化的影響
(二)女真-滿族的畜牧業
(三)女真-滿族的農業
(四)女真-滿族的手工業與工業
四、支配女真-滿族社會的勞動和財富交易的基本觀念
(一)女真-滿族社會的勞動觀念
(二)女真-滿族社會的貿易觀
第六章 滿族的教育觀
一、教育目的觀。
(一)八旗官學的辦學目的:形成認同意識
(二)西學教育的目的:強國富民智民
(三)清末八旗職業學校的辦學目的:為籌劃生活世界
二、課程觀
三、教育方法觀
(一)翻譯漢書和西書:學習中國和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主要途徑
(二)到西方留學:學習西學的最好途徑
四、學校管理
(一)教育行政的演變
(二)教育對象--學生的錄取、考核、齣路
(三)教師與“班主任”
第七章 滿族的管理觀
一、人性論
二、管理者的角色
(一)管理者是導師
(二)管理者是法官
(三)管理者是部下的父母官或朋友
(四)管理者是部下的行為榜樣
三、決策
(一)決策主體
(二)決策方法
四、組織
(一)滿族的組織結構形態
(二)國傢結構形式和管理形式
(三)組織結構形式
(四)組織的成長與變革
五、人事管理
(一)選任
(二)培訓或試用
(三)對管理人員的貢獻和能力考評
六、領導
七、滿族的農業經濟管理
(一)滿族土地製度
(二)農業生産組織與管理
(三)八旗壯丁管理
第八章 滿族的宗教信仰觀
一、女真-滿族宗教信仰的特點
(一)神與人
(二)聖與俗(宗教信仰與現實生活)
(三)各氏族薩滿之間的關係
(四)“薩滿”社會中的人際關係
(五)女真-滿族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
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
三、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與滿族文化的發展
四、薩滿教和祭祖的程序與市場經濟、閤同法、信用製度的關係
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