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收到《城市画报》的样刊,缘起是这样的:《城市画报》的编辑在豆瓣网看到我关于马克·奥勒留《沉思录》的书评,发邮件给我,说他们在策划一期《荒岛图书馆》的特刊,要选取我文章中的一段,征求我的同意。这是好事,我当然应允。刊是一月出的,样刊是四月拿到,当然最关心自己的那段,翻看一看,大跌眼镜。 内容是这样的: 读《沉思录》是一种折磨,如一碗味道怪异的汤,在口腔内充塞之际,只觉胃内一阵阵的酸水泛出,却又不得不入喉,仿佛相声里御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让人怀疑《沉思录》何以作为经典流传千年。” 相信所有人看了...
評分此篇文章将会很长,读者请自备干粮) 引子 还要再去香港。 这个念头自从我05年去过之后就没有停息过~ 而且还要我们两个一起去,一起去吃那些街头小馆,D逛书店的时候我瞎拼化妆品,走在潮热空气中的窄小街道里,闻着不知从哪里飘来的食物香味,混杂在细雨后的空气里,形成D口中的“香港味道”。 三年以后,又一次,我们冲进永远拥挤的地铁;在大雨中也照逛不误的书店;吃饭一定要去偏僻的小巷;还有连报摊旁也都有的佛龛。 香港,我又来啦~~ 再也不想坐飞机 从上几次飞行经历开始,坐飞机这件事让我越来越困扰了。记得上次飞昆明,耳朵里像...
評分这期杂志是在5.12过去十多天后出版的,少了艺文志,没了安妮宝贝和连岳的专栏,杂志人把视线投向了平日里不被我们所知的中国NGO项目,让人感动。正如主编李晖说的那样,209期“不算是做得最好的一期《城市画报》,也算是最有意义的一期《城市画报》”。但正是这“最有意义的一期《城市画报》”,不足及错误实在太多,让人失望。 且不说专题里那些摄影水平很不到位照片,单就中文的表达,甚至一些常识问题的表述就足以让人遗憾了。 37页,“……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寻访了20多个NGO,这些都是参加世界银行中国发展市场2008年创新项目的100个入围者之一”...
評分不太确定这样的评论应不应该放在对城市画报的评价中。 不管怎样,我是从这篇访问开始注意城市画报的,并且后来一直在买。 从安妮的blog上得知,新一期的《城市画报》将会有一篇万字的长篇专访,而且安妮的正面全身照片破天荒的上了杂志封面。 当年我对《清醒纪》非常失望,而精心准备的《莲花》也并没让我看出太大进步。然而这一次看安妮从自己的角度详细回顾七年七本书的写作历程,还是非常感动的。认识安妮已经有七年了吗?一直认为这么大的数字,我还要过好久才会遇到。我读谁谁谁的书有七年了,总感觉是四十几岁的人才会说的话。这七年来,...
評分城市物语(借宝地放文章) 记得谁说过——你就是城市, 我不了解他的旨意所在,只是觉得,也许,城市的概念,慢慢的在身边流行。 代表新锐的新周刊,05年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期“第六城”的主题,探讨每个二线城市的特质与容颜,而亦步亦趋的,报刊,杂志,慢慢的,多了一个城市板块,连潇湘晨报,也办起了长株潭版面,当然,不过是冗余的房产信息的堆积而已,毕竟,现在报业的生存态势,不过是作为房产商的宠物。 我不知道自己的城市是怎样,不了解他的特质,甚至所谓的伟人圈的人文景观,在我看来也不过是可笑的旅游化炒作。听起很多人写出他们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