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杂志也是杂志,也要靠销量吃饭。要想有销量就得有广泛的读者,因此门槛不能高了,得有人文关怀,再有就是科学杂志不能脱离了科学二字。我觉得这本杂志在把握这个度上做的非常好,文章不晦涩,而且有一定的启发性,我觉得这个启发主要是人文方面的,毕竟科学性的东西以描述事实为主。 我以前看科学美国人,但是我个人感觉这本杂志口味偏重。我是学计算机的,没有学过生物化学。科学美国人上有关生物化学的文章真是看不懂,晦涩。但是计算机的文章又相对鸡肋,总觉得写的不深入。总体感觉科学性的描述过多,有点准论文的味道。但是即便是这样科学美国人...
评分看着柜子里,床底下厚厚的一摞《新发现》,让我想起高三的那段日子,作为一个标准的理科男,谈不来文艺,耍不来恋爱,做不完卷子,仅有的那么点的乐趣就都在这杂志里。 至少它让我觉得现代科技的世界不见得那么遥远神秘,至少它让我在盲目的各种公式定理里找到了现实的痕迹,至少它还让我还想起过童年的愿望--做个科学家, 自从高考完,上大学以后,我就真的很少买,很少读这本杂志了,或许是那种渴望的感觉已经在现实的环境里消磨殆尽,或许只是承认科普知识已经不是如今这样现实而功利的我所能接受的.. 想对一本科普的杂志抒发这么多情感...就此...
评分据说这本杂志除去工本费和法国版权费,不仅不挣钱还要倒贴一些,况且现在纸媒的广告收入不断走低,只是因为一些人的坚持。是本好杂志,大家可以多支持,哪怕只是把看过的刊物转给友人,我想他们也会喜欢而订阅的吧!把住哪些值得留住的东西
评分买过几次。每次都没有信心看下去,因为翻译为主,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兴趣不够;另外文字太长,也没有信心看下去。 可还是忍不住要买。 因为,它的封面设计和字体,看起来真是太舒服了!
评分不敢说这本杂志被翻译过来后失掉多少精华,但是在国内,大陆。可以说是本非常优秀的科普性杂志,时尚的科学。同时提供人文精神的关怀 当然最早引进的时候是青少年版的叫《吸引力》在上海发行了半年就停了,挺可惜的,所以新发现一出来我就买了,从试刊到现在每期都有。 丰富了无聊的高中生活之余,倒是真的长了不少不少科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并不让人感觉很枯燥。这我想就是他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吧!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