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讨论宋代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及其政治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第二部分研究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全书根据原始史料建构一个整体的历史景观。籍由通过宋代的历史脉络和具体情境,重建理学从开始到完成的实际过程。作者从历史观点强调理学(或道学)的起源和发展首先必须置於宋代特有的政治文化的大纲维中,然后才能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全书对宋明理学的文献(二程、张载、朱熹等)作了政治的解读,开显出迥异于传统学界建构的宋明政治文化。奠基于深厚的学养与历史意识,作者广泛掌握史料,细密交织解读文献史料,更深入分析古代士人内心隐微的层次,让全书不只有大论断,也有细部的辩证,势必撞击学界既往的陈说,为宋明理学研究开辟了新局面。
余英时,安徽潜山人,1930年生于天津。1950年至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1956年至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杨联陞先生,获博士学位。曾任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耶律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中国文化与现代变迁》、《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中国文化》、《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兼论他的学术精神与晚年心境》、《犹记风吹水上鳞-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现代儒学论》等。
为这本内涵丰富的书写书评,不花些时间是很难深入的。这里先起个头,以后再慢慢补足。 余英时先生很明显对宋明理学抱着同情理解的态度。在现代中国主流意识中,宋明理学是喊着“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类口号的腐儒、道学先生、道德贩子。人们可以毫不费...
评分余先生2004年在台北出版的《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一书,逾400页,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即是《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上篇的「绪说」部分共5章,《朱》书后附的3篇论战亦加以收录,此或是因为前一年同在台北允晨出版的《朱》书未能录入之故。因而与后来的三联等版本的《朱》书相比,本...
评分余先生2004年在台北出版的《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一书,逾400页,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即是《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上篇的「绪说」部分共5章,《朱》书后附的3篇论战亦加以收录,此或是因为前一年同在台北允晨出版的《朱》书未能录入之故。因而与后来的三联等版本的《朱》书相比,本...
评分余先生2004年在台北出版的《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一书,逾400页,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即是《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上篇的「绪说」部分共5章,《朱》书后附的3篇论战亦加以收录,此或是因为前一年同在台北允晨出版的《朱》书未能录入之故。因而与后来的三联等版本的《朱》书相比,本...
评分余先生2004年在台北出版的《宋明理学与政治文化》一书,逾400页,其中绝大部分内容即是《朱熹的历史世界》一书上篇的「绪说」部分共5章,《朱》书后附的3篇论战亦加以收录,此或是因为前一年同在台北允晨出版的《朱》书未能录入之故。因而与后来的三联等版本的《朱》书相比,本...
既扎实又有想象力。
评分2007年时读
评分此书是广西师大2006年出版的10卷本《余英时文集》中的最后一卷。书名虽与2004年允晨版一致,但内容大不一样。本书保存了允晨版的序言与〈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发微〉一文,以及《朱熹的历史世界》后附的3篇论战。对于《朱》书正文的收录,允晨版囊括了其上篇的绪说,本书则收纳了其下篇「孝宗与理学家」及「皇权与皇极」两章。除此之外,本书还收了作者的两篇序文和一篇讲朱子道德与知识的短文,然皆通「理学与政治文化」的题目无甚关联。惟本书的最后一篇〈从政治生态看朱熹与王阳明学之间的异同〉,16页,系作者的一篇演讲词,可认为是〈明代理学与政治文化发微〉的浓缩版,意思大略相同,稍有可观者是。实质评价详允晨版书评。
评分当年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读物,买了才后悔,其实是朱熹的历史世界的序言和大纲。不过读一读也挺好。
评分当年中国社会思想史课程读物,买了才后悔,其实是朱熹的历史世界的序言和大纲。不过读一读也挺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