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文•奈菲(Steven Naifeh)、格雷戈里•怀特•史密斯(Gregory White Smith):
两人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奈菲还在普林斯顿大学修读了艺术史专业,研究生期间则是在哈佛大学佛格艺术馆学习;艺术期刊撰稿人,曾在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等多地做讲座。两人合作出版了18本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单。《波洛克传》获普利策奖。
沈语冰:
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当代艺术理论文献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
这条路一直是上坡么? 是的一直到尽头都是。 这段旅程要走上一整天么? 从日走到夜,我的朋友。 电影《杰出公民》里,作家面对读者的提问“悲伤是否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状态?”,回答说“梵高一生坎坷曲折,他确实留下了伟大的作品,但有些艺术家一生幸福,依然成就了不朽。”读...
评分一生的开始总是充满希望。 中间有一部分厌倦的不想读下去。不是不喜欢,就好像一些画,你很喜欢但不想长久地看着他们。 渐渐的发现,外面的世界才是疯人院。 因为思念哥哥,所以活成了哥哥。 喜欢梵高,加上很喜欢Vincent这首歌,听说是读过梵高传有感而发,所以读了这本书。梵...
评分 评分1889年,新锐评论家艾尔贝·奥里耶在唐吉老伯的画材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两幅“向日葵”,旋即在1890年1月的《法兰西信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孤独的灵魂》,将溢美之词雨点一样泼向文森特·梵高:“一个象征主义者”、“一个狂热分子”、“一个喝醉酒的巨人”、“一个亢奋的唯...
评分我对文森特凡高的画作初次产生强烈的印象,大概是在我十四岁第一次从一本书里看到完成于1889年的那幅《梵高在阿尔的卧室》的时候。在那之前也许我已经看过《向日葵》或《星夜》,但都不及卧室给我带来的感触那样深刻,柔和的色彩和安详的氛围,让我在看它时内心突然产生出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