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三部重要散文集,《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笔”。主要内容有:如何读书,书和女性生活有何关系,如何看待名字名作,以及如何评价当代文学。
维吉尼亚·伍尔夫188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书香名门之家。 维吉尼亚天分很高,从小就立志要当作家,二十二岁时开始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但维吉尼亚本人身体不好,且有神经病的底子。维吉尼亚・伍尔夫的主要文学成就在于小说――她是“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这方面的小说代表作有《雅各的房间》(1921)、《黛洛维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等书。在小说创作之余,她还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收入《普通读者》(1925)和《普通读者二集》(1932)等书之中,此外,她的作品还有传记和女权问题论著《自己的一间屋》(1929)。
1941年,维吉尼亚在乡间的住所写完了她的最后一部小说《幕间》,便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之中。于是将自己勤奋写作的一生结束在一条河流之中。
伍尔夫(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在咱国年轻人中的知名度应该是她料想不到的,但这也得归功于美国大片《The Hours》,让偏好文学文艺的人们看到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女作家,备受抑郁症的折磨,最终投河自杀,这样的一个故事。抛开这种好莱坞式的炒作与扭曲带来的盲目崇拜...
评分适合的睡前读物。我极喜欢弗吉尼亚写托尔斯泰和妥斯托耶夫斯基那篇,她很知道俄国人的特点:他们是具有贵族气质(许多作家有爵位)也可能穷困潦倒;他们一时风度翩翩,一时醉得不省人事。托尔斯泰是否比同时代的所有作家更好?很难回答,但无疑生活在中产阶级或上流社会的所有...
评分我喜欢Virginia Woolf.也喜欢《时时刻刻》里,妮可基德曼塑造的她。Woolf的书,让我初步对女权主义有了那么一些感觉。 生活在现在的社会一直不觉得,也想象不到那个年代的女性所受到的不公待遇。这个待遇是整个社会长期所形成的风俗,观念所造成,并不是谁的错。历史...
评分我爱伍尔夫,之前已经说过,不仅是因为她美丽端庄的侧脸,更爱她的旁若无人,冷脸旁观的判断。 最近看她的读书笔记,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又开始中毒,身体里的各种因素似乎有被唤醒的嫌疑。对着窗外坐着的时候,开始回忆很多遗忘了的事情。我在那里寻找简爱,寻找奥...
评分窝在榻上随机展开一篇。断续听她聊天昏昏沉沉睡去,梦里泛黄的五光十色。醒来大多已天亮,接上最后几段睡个回笼觉。 hours里的她没想像中从容,时间点不对。但写作和抽烟的样子很美。
伍尔芙的优秀之处不在理论,倒让我想起川端“热爱文艺的少女的说法”,她的某些略带女权的立场反而让人不舒服。这里我甚至可以说我崇拜阿伦特一生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所持的立场“达到只有女性才可以达到的高度”,以一种更女性的方式洞察“人生的意义何在”。繁琐与简洁,优雅与随意,偏执与严肃,这一切在伍尔芙身上没有构成一种致命的敌对和矛盾,也没有演化成精神。所以她是年少的事件。
评分: I106/2225-1
评分不接受硬生生给予的指导,只挑选适合自己并且能够内化的。一直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大爱好,但从爱好来讲能够获得的启示是否太少。如何从庞杂的内容中一下抓住线头,如何对一部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如何在最终解决刚开始读的时候自己提出的问题,如何发现作者给出的答案,如何横向纵向的比较……读书是大学问,并非占有欲的彰显或人生的附属。
评分一个可以让人顶礼膜拜的女人。或者说,人。
评分1.很喜歡這種輕松愉快的筆調,理性思考與感性描寫,花崗岩與彩虹兼而有之。2.當女人也可以依靠寫作掙錢,正如伍尓芙所說,錢可以使本來微不足道的事情顯得似乎很有尊嚴。而通過財富慾的滿足,在霍布斯看來是可以得到後天的“權勢”,那就是世俗的尊重,而且這種慾望得到滿足的過程使得女人的智慧之德得以發展。3.喬叟馬路莎士比亞之路就是薩福紫式部喬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和簡奧斯汀之路,沒有任何區別,一部文學傑作是不可能孤零零從地上長出來的,而是許多年很多人的努力。4.女人現在寫小說不再有伍尓夫那個時代的嚴格侷限,寫作不再是憤憤不平的扭曲的,女性也可以像托爾斯泰一樣在奔赴戰場上與善良男人調情,而一個女性莎士比亞就像一個女工程師那樣普遍了。因為那曾經被剝奪的就在眼前:閑暇,一小畢錢和自己的房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