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拉·W·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1912—1989),美國著名曆史學傢、作傢,1963年和1972年憑《八月炮火》與《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兩度獲得普利策奬。她偏愛以文學的方式書寫曆史,她的文字充滿戲劇性和畫麵感,在充分發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隨著意味深長的議論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眾讀者和費正清等曆史學傢的推崇。
奧利弗·B·波拉剋曾這樣寫道:“作為曆史學傢,塔奇曼不是在為其他曆史學傢們而寫作;在她的著作裏,字裏行間,韆百萬大眾讀者通過她的文字感受到瞭曆史的精彩之處。”
From the distinguished American historian whose work has been acclaimed around the world, a major new book that penetrates one of the most bizarre and fascinating paradoxes in history: the persistent pursuit by governments of policies contrary to their own intersts. Across the march of thirty centuries, Tuchman brings to life the dramatic events which constitute folly's hallmark in government; the fall of Troy, symbolic prototype of freely chosen disaster; the Protestant secession, provoked by six decades of spectacularly corrupt papcy; the British forfeiture of the American colonies; and America's catastrophic thirty year involvement with vietnam.
“希望会蒙蔽双眼。”——《沙丘》 (总归不是自己的东西) 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女士于书中指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书中列举四件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愚政”,即:特洛伊战争的败亡、文艺复兴时期新教与教廷脱离关系、大英帝国失...
評分塔奇曼写历史的切入点总是令人感到出其不意,上次读《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就是这样,从1911-1945的中美关系是纷繁而复杂的,如果不选取一个角度去论述,抛开篇幅的长短不论,通常这比较宏观,不那么具体。很多学者会选取一个角度为出发点去谈论它,塔奇曼选择的是史迪威...
評分通常,我们总习惯问为什么,这大概是由于现代社会文化强调事物的因果关系,但往往会容易让我们与最直接的现实感到抽离。我们往往的做法是,拿到标准答案然后走人,却对事实仍一无所知。了解历史也不例外。 美国历史学家巴巴拉·W·塔奇曼就是一个擅长将历史以充满画面感的直观...
評分“希望会蒙蔽双眼。”——《沙丘》 (总归不是自己的东西) 作者巴巴拉•W•塔奇曼女士于书中指出,无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坚持与自身利益相左的政策,即是愚政。书中列举四件历史上著名且典型的“愚政”,即:特洛伊战争的败亡、文艺复兴时期新教与教廷脱离关系、大英帝国失...
評分塔奇曼讲历史总有令人读下去的欲望。正如波拉克所评价,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本书主题一如其标题:愚政进行曲。人类历史漫长悠久,从古希腊时期的木马屠城到20世纪下半叶的越南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