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工具書 語言學
发表于2024-11-10
詞語搭配變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語言是一個係統,語言的詞匯也不例外。漢語詞匯具有係統性,這已經成為學者們的共識。近些年來,一些從事中古、近代漢語詞匯研究的學者,已經不滿足於原有的詞語考釋、專書詞匯研究這樣一些研究模式,而是嘗試從係統的角度認識漢語曆史詞匯的發展,為漢語詞匯史研究添磚加瓦,開拓新路。從常用詞(基本詞)、語義場、詞的聚閤、組閤等角度進行的研究就是明證。詒三從詞語搭配的角度研究隋以前動詞和名詞搭配的曆時變化,從詞的組閤的角度研究曆史詞匯,這當有助於考察漢語的詞匯係統,在研究曆史詞匯方麵另闢蹊徑。
作者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實踐和有關理論思考的啓發下,對詞語搭配的曆時變化現象進行專題探討,選題是有開創意義的,這是因為:
首先,考察詞語搭配變化是觀察語言史的一個角度。語言的變化錶現在語音、語法、詞匯等諸多方麵,詞語搭配變化是語言變化的客觀存在,對這一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進行探討,無疑是有意義的。從詞匯史的角度來說,本書對詞語搭配變化的考察不僅注意單個詞的變化,也注意詞語之間關係的變化;從語法的角度來說,對詞語搭配變化的考察既注意語法規律的變化,同時也兼顧到每個詞的語法功能的變化。例如,飲食類動詞中,“飲”、“食”、“飯”三詞在上古都具有使動意義,可以帶錶示施動關係的對象賓語,本書通過觀察這三個詞與錶示施動關係的對象賓語搭配的曆時演變情況,大緻勾勒瞭這三個詞使動意義由盛到衰的過程,即:魏晉南北朝時期“飲”、“食”、“飯”三詞之中,隻有“飲”的使動意義保留至今,但僅限於帶動物名詞賓語;“食”、“飯”的使動意義在實際口語中明顯地衰微瞭(111—175頁)。
其次,考察詞語搭配變化又是考察詞義變化的一個角度。現代語言學理論告訴我們,詞的意義包括詞匯義、色彩義、語體義、搭配義等。詞語搭配變化研究在考察詞語意義時,更注意考察詞語的搭配意義及其變化,和以往的研究相比,提供瞭觀察詞義變化的一個新的角度。例如動詞“走”,在先秦兩漢時期基本是“跑”的意思,但現代漢語中的“跑”不能帶錶示動作行為目標的名詞賓語,而“走”則可以帶錶示動作行為目標的名詞賓語,王力先生主編《古代漢語·常用詞》“走”字條下列齣兩個義項:“①跑;②跑嚮。”就是注意瞭現代漢語的“跑”和古代漢語的“走”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兩個詞在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方麵有所不同,而“走”的“跑嚮”義,是現代漢語“跑”所沒有的,王先生列齣這兩個義項,對古代“走”的詞義的把握是很準確的。但是,漢語中“走”帶名詞賓語的語法功能是什麼時候消失的,其消失的過程怎樣,要迴答這些問題,就隻有考察“走”的搭配變化瞭。本書經過調查分析後認為:魏晉南北朝時期“走嚮……(地名)”搭配的用例在增加,動詞“走”帶錶示動作行為的目標和方嚮賓語的語法功能已經衰退(271—286頁)。在這一問題上做瞭有益的探討。
本書通過對飲食、行走交通及其他三類動詞和名詞搭配的研究,在前人時賢研究的基礎上,從詞語搭配的角度,勾勒瞭詞義演變的軌跡,豐富瞭漢語史的研究。作者指齣:新詞的産生、舊詞的消亡、常用詞的更替,都可以從詞語搭配變化方麵得到反映。書中通過對一些詞語的細緻具體的描寫證明瞭這一點。例如,“濟”“渡”在錶示“越過……(河流)”義位上構成一組同義詞。先秦時期“濟”比“渡”活躍;漢代以後,“渡”漸漸代替瞭“濟”,而且比“濟”的義域更寬,搭配的功能也更多(297—309頁)。又如,“如”作為動詞,錶示“到……(地方)去”義,是先秦文獻的常用義,使用頻繁。但到瞭中古以後,尤其是在口語性較強的文獻中,動詞“如”已經較為罕見,趨於消亡(295—297頁)。這一類的研究和結論,比已有的研究更進一步,體現瞭詞語搭配研究的寶貴價值。
本書的相關成果,可以為古籍整理、辨僞及辭書編纂服務。例如,舊題失譯附後漢錄的《大方便佛報恩經》齣現瞭“飲氣”一詞,意思是忍氣吞聲,凡三見。“氣”謂氣憤,是錶示心理活動的名詞。本書通過對“飲”一詞的搭配變化特點的調查研究後指齣:“飲”與錶示心理活動的名詞搭配使用,是在三國至南北朝的齊梁時代,“飲氣”在中土典籍中最早見於《魏書》,是三國以後産生和發展的語言現象。這為判定《大方便佛報恩經》的翻譯年代不早於三國提供瞭一條證據(310—313頁)。“禦”在蒞臨義的基礎上,又齣現瞭“禦+皇宮、宮廷”的搭配用法,如“禦延昌殿”、“禦天文殿”等詞組,産生瞭“居住於……”這一新的義項,《漢語大詞典》等大型辭書未收該義(321—322頁)。
除瞭研究具體入微外,本書在材料的調查統計方麵是下瞭很大功夫的。作者采用瞭分類列舉、列錶統計等研究方法,語料翔實,分析細密,體現瞭作者嚴謹踏實的學風。這在浮躁功利的今天,尤其值得贊許和提倡。
本書的特點當不止這些,讀者自可細細品讀,這裏就不一一羅列瞭。
有關動名搭配研究,需要考察、分析大量的文獻,加之前人在這方麵的論著不多,無論成果還是方法,都缺乏可資參考和利用的範本,因而本書作瞭開創性的工作,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但從更高標準看,本書在一些問題上,也還有待於作進一步的考察和研究。本書考察瞭飲食、行走交通類以及“宰”、‘穿”、“鼓”等幾個動詞,就總量而言,所考察的動詞麵還略顯狹窄。
如,本書第一章曾對“病”錶示疾病義的搭配情況作瞭考察,指齣:以“病”為中心語素而産生的詞語搭配“~病”,古今漢語有彆。先秦時期,主要有“有”、“遇”、“為”;至魏晉南北朝時,則新增瞭“臥”、“被”、“發”、“得”、“生”、“緻”、“抱”、“中”、“寢”、“嬰”、“起”、“成”、“滯”、“結”等14個動詞,數量增加較多,變化明顯(1—4頁)。
作者的考察是深入而細緻的。稍可補充的是,六朝時期,“感”也能和“病”結閤,組成“感病”一語。《南齊書.張欣泰傳》:“元徽中,興世在傢,擁雍州還資,見錢三韆萬。蒼梧王自領人劫之,一夜垂盡。興世憂懼感病卒。”《南史·褚澄傳》:“豫章王感病,高帝召澄為療,立愈。”還有“感氣病”、“感疾”、“感心疾”、“感腳疾”等說法,用例很多。近代漢語中這一組閤也習見。如: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捲二0:“熙寜十年夏,康節先生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老殘遊記》第十五迴:“誰知這個女婿去年七月感瞭時氣,到瞭八月半邊,就一命嗚呼哀哉死瞭。”可補上“感……病”等相關用例。
總之,本書在動名詞語搭配方麵進行瞭有益的嘗試,這方麵的天地還十分廣闊。今後應當再拓展考察的對象,揭示演變機製和規律,更加係統全麵地研究動名搭配並在其他搭配方麵下功夫,把詞語搭配變化研究推嚮深入。
本書是作者在前輩學者的研究實踐和有關理論思考的啓發下,對詞語搭配的曆時變化現象進行的專題探討,采用瞭分類列舉、列錶統計等研究方法。通過對飲食、行走交通及其他三類動詞和名詞搭配的研究,從詞語搭配的角度,勾勒瞭詞義演變的軌跡,豐富瞭漢語史的研究,語料翔實,分析細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詞語搭配變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