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建筑 建筑史 近代建筑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 建筑理论 中国研究 中国现代建筑
发表于2024-11-21
承传与交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Architectural Encounters With Essence and Form in Modern China》中译本。两位美国哈佛学者对中国现代建筑作了系统评析,客观地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进程。阐述深入浅出。《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围绕于在北京某一间设计工作室时进行的一系列讨论,引伸出对自19世纪40年代中国通商口岸开放以来中国建筑理念和实践的探索。讨论的重点是“体”和“用”,也就是本质和形式,两个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着根本影响的思想概念。在这一个半世纪中,“体”和“用”经历了诸多历史变迁,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直至“现代本质和中国形式”。《承传与交融: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的开篇是针对19世纪中叶清王朝被迫向西方开放以来中国文化的进展,清王朝的维新、共和主义和社会主义正体的出现。然后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海外学成归国的建筑师、西方对中国建筑的影响、20世纪20、30年代传统和现代性的四种建筑倾向、及50年代中对“大屋顶”和其他有关建筑形式的争议。接着此书讨论了在中国50年代末经济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建筑几乎被遗弃的状况,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复兴的局面,以及现今中国建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现代化进程。此书的结尾对中国建筑的前景做出展望。
可供中国营农场建筑业同行们参考,亦可作为广大读者的趣味知识性读本。
这本书的观点,没有“出版者的话”写得那样需要警惕,只是有些粗暴简单罢了
评分这本书的观点,没有“出版者的话”写得那样需要警惕,只是有些粗暴简单罢了
评分不清晰
评分我一度认为这本书叫“体用”
评分快速阅览的一本书 可能是翻译者的锅,这书没有期待中的好。体用之辨到了后期似乎并没有辨别清晰。但很受用的一个观点除了对现代建筑的四种表现方式之外,还有对大屋顶建筑真实性的讨论,我同意这个观点,虽然它们在建筑层面有不真实的倾向,但结合时代背景,民族样式是真实的,或者也是必须的。ps 一个小错误 kuangquan hotel 不等于 wenquan hotel 但很是好奇作者是怎么知道从化的。 pps 用穿插的手法写史书,虽是有趣,或者也在回应体和用两个层面,但是总会让人觉得不够严肃和严谨。之前看过另外一篇书评,评价其只看到沿海发达地区的情况,并用此来概括整个中国的建筑情况。看完全书,我认为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例写1930-1980年建筑情况的确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文中例子也有提及西安的建筑。
本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有这几个成书特色: 1.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与视角上阐述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虽在具体理论层面的论述中较中方学者有一些差距,但也算是为理解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审视角度。 2.成书虽看似是以中国近现代史观论述建筑之发展,但其中中心...
评分本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有这几个成书特色: 1.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与视角上阐述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虽在具体理论层面的论述中较中方学者有一些差距,但也算是为理解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审视角度。 2.成书虽看似是以中国近现代史观论述建筑之发展,但其中中心...
评分本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有这几个成书特色: 1.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与视角上阐述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虽在具体理论层面的论述中较中方学者有一些差距,但也算是为理解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审视角度。 2.成书虽看似是以中国近现代史观论述建筑之发展,但其中中心...
评分本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有这几个成书特色: 1.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与视角上阐述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虽在具体理论层面的论述中较中方学者有一些差距,但也算是为理解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审视角度。 2.成书虽看似是以中国近现代史观论述建筑之发展,但其中中心...
评分本书从我自身的感受来说有这几个成书特色: 1.站在西方学者的立场与视角上阐述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虽在具体理论层面的论述中较中方学者有一些差距,但也算是为理解这段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多元化的审视角度。 2.成书虽看似是以中国近现代史观论述建筑之发展,但其中中心...
承传与交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