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適(1891.12.17—1962.02.24),安徽績溪人。學者,新文化運動領袖,對民國時期整個社會的文化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1910年官費留學美國
1917年歸國任北京大學教授
1932年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長
1938年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5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1962年2月24日因心髒病猝發逝於颱北
《四十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我的半生》,分彆是上述三位前半生的自傳。這幾位名人用樸實無華而又飽含情感的筆墨,記敘瞭他們自已坷坎豐富的人生經曆,同時也從側麵反映齣近代中國一幕幕變幻的風雲,使人開捲愛讀,掩捲深思。因此我們據上海書店影印《民國叢書》所收三書,予以排印再版,希望讀者喜歡。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評分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胡适日记的段子,所记皆是“打牌”。而这些被删减的日记,背后另有一段故事。 1910年,胡适留学美国,在康奈尔大学选读农科。那些日记作于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第一学年的暑期,从中可以看到,他参加了暑期学校继续学习。这也使他能够在之后两年(共三年)就修完了...
評分四十岁的胡适 ——读慧文评注《胡适四十自述》 国人说四十不惑,究竟四十岁的胡适有无疑惑呢? 1930年,他在北京大学任教17年,在秋韵无边的11月开始为自己作了一个精致的传;1932年,在秋意初来的9月,他完成了这本有文有诗的《四十自述》,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
評分从传记中读到什么?有人说读的是主人公的成长之路,有人说读的是不同时代的社会历史。 我读到了,胡适母亲的不容易。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能有这样的教育观念,着实让人佩服,胡适从小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后能够成功,就不意外了。 我读《四十自述》,读到了清末民初的社...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