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一位恒河畔静修林中的智者,一位人格洁白的诗人。他以一双明澈的眼采撷自然里的风物,以一颗伟大的心灵体倍博大宇宙中的真理。有别于泰戈尔为世人所知的一面,这本书首次聚集了他精粹的灵魂体验和信仰回归,最终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一本影响了东西方世界的信仰之书,朴素、灵动,自然、优美,百读不厌。
读书笔记322:人生的亲证 泰戈尔20年代在美国的演讲,面对西方的听众,他需要对东西方的文明进行比较,那么显然,他更多的要去阐述和辩解西方对于印度的误解。 印度教和佛教容易让人有消极的看法,泰戈尔认为梵是积极的,灵魂是不灭的,他说梵是唯一的,我们只有跟梵结合才行,...
评分喜欢泰戈尔的书,正如泰戈尔所言,源于伟大心灵体验的有生命的语言,其意义永远不会被某一逻辑阐释体系,详尽无疑地阐释清楚,只能通过个别生活的经历不断予以说明,并在各自新的发现中增加它们的神秘。
评分人对自我的认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增加。起初人是不在意我是谁这种问题的,因为我就是我,哪里会有为什么。 泰戈尔认为人的自我价值在于牺牲,在于与世间万物的联系与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内心真正的宁静和欢乐,而恶是暂时的,是会被善良与爱同化的,并且随着无知的消逝,恶...
评分同样,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脱离行动的自由,而是在行动中的自由,这种自由只能在爱的行为中获得。 爱是不需要理由的,因此爱的行动不需要问“为什么”,因此这种行动是自由的。而真正的自由恰在于此,真正的自由不能脱离行动。 行动,意味着被限制的东西并不是禁锢在界限之内...
印度思想的思考
评分据守《奥义书》,只引过一句罗摩衍那,思路很清晰,认清关系、把握意识,厘清各类问题,平滑入里的证悟。泰戈尔以古印度为继,以梵为继很好的展现在对城市/文明的理解上,砖石城墙构筑的西方文明以征服和隔绝确定边界,从森林和猛兽中走出,通过冥思、礼拜和生活节制达成的万物统一才是印度文明。行动的证悟那块是个败笔,美那一章也可以用坚硬线、柔软线和逃逸线顺一道。 我每天上床的时候都很困,看两页感受一番,就直接昏倒了。
评分有了它,我睡眠质量更好了。。 但还是很喜欢,在爱中亲证。
评分第一次瞥见造物的浪花
评分2008年住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读了泰戈尔的《人生的亲证》。其实到现在我也不太理解 realisation(亲证)一词的意思,但是书中的内容却领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