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风云人物》是根据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谈》的讲稿整理而成的。西汉前期是一个英雄和人才辈出的时代。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和人才,辅佐高、惠、文、景数代皇帝,开天辟地,建功立业,最后帮助武帝造就了辉煌盛世。但是,这些功臣大多遭遇悲惨,这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谜团。易中天用通俗的形式解读这些历史之谜,包括晁错之死与削藩、袁盎之死与士、窦婴之死与外戚、韩信被杀之谜。此外,作者还对刘邦的崛起和成功之谜进行了解读。从这些解读中,读者可以明晰汉代政治运作的奥秘。
易中天,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著有《〈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等著作,并曾出版“易中天随笔作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四种:《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读城记》和《品人录》。他信奉“读书明理做人不做秀,登科治国做事不做官”。他是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风云人物”在2005年4月首播即获热评。
觉得对不起易老师的是,这本书根本就没被我认真地找一个时间去读,更多的是被匆匆的带入厕所随便翻开一页便开始读,便止读止,不过确有延长便时情形出现。时下流行的《大便书》不知是否是这个意思,反正易老师的这本书是我的大便书之一。 至今,这本书算是断断续续的读完,不少...
评分最早是通过他认识易中天的。特别喜欢韩信和刘邦之间的对话,太有启发了。不管历史如何推进,世界如何流逝,人性不会变的。那么懂得做人的道理,是收益一辈子的。
评分韩信这样有名的大将军,也会受无赖的威胁和嘲笑!还受过胯下之辱!真是不可思议。韩信的才华受到重视,因为萧何;而韩信的死也与萧何有关,所以人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评分大概是因为在百家论坛上口述然后出版的原因吧,讲得太浅,组织也不够好。。。未经仔细雕琢,所以只能稍微翻翻而已。。。 最近好像易中天高价卖出另外一本书的版权,搞历史的人里面,现在大概他最有名了,我是说针对大众而不是那些专业的或者一直关注历史的人而已。
评分好多人装作喜欢这本书,好多人装作不喜欢这本书 其实最重要的是能否让人真正了解历史 至少易中天没有去扭曲历史吧? 我想现代人已经很少有人能通读历史了 这种文化快餐的出现未必不是好事 本来的初衷就是想要普及知识 所谓普及,也就是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更多的事而已 不可能更...
还需要评价吗?
评分就像以前某电视观众说的,易通过这种通俗性的故事介绍一些古代社会的基本常识,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评分不如读史
评分初高中读的易中天《品三国》,后来就开始读更严肃的史学了,说来反讽,但易中天对我而言也确实起到了从以文学过渡到以史学看历史的作用。今天读完了这本,查了一下,才回忆起这正是05年他初上百家讲坛时的讲史内容。用易中天自己在《帝国的惆怅》里反思百讲时的话来说:有文学感的人一般也都有历史感。因为文学是人学,史学也是人学。没有人,就不会有历史,也不会有文学。所以,要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历史是不能复原的。你顶多只能散乱地见到些秦砖汉瓦,依稀听得鼓击钟鸣。然而人性却想相通,正如今日之苍穹,正是当年之星空。因此研究历史也好,讲述历史也好,都必须以人为本,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以人为本,历史才是有意义的。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反省的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
评分学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