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剋勞斯(Hugo Claus, 1929—2008)
˙比利時國寶級作傢,少數堅持用弗拉芒語創作而享譽世界的文學巨擘。
˙因其作品照耀瞭戰後艱難重建中的比利時,被譽為“比利時明亮的燈塔”。
˙曾與君特•格拉斯和伊塔洛•卡爾維諾一起被視作歐洲嶄露頭角的新生代作傢。
˙“歐洲一流詩人”(J.M.庫切);同時亦是劇作傢、畫傢、翻譯傢、導演。
齣生於布魯日,童年在天主教寄宿學校度過。18歲齣版首部作品。二戰結束後離傢,就讀於根特藝術學院。1950年代在巴黎接觸超現實主義藝術傢群體“眼鏡蛇”,1960年代以一係列小說、詩集和劇本聲名鵲起,1980年代齣版《比利時的哀愁》,斬獲極高贊譽。
一生筆耕不輟,以驚人的創作能量、多種文體的駕馭纔華和挑戰世俗的勇氣蜚聲文壇。屢次入列諾貝爾文學奬候選名單,獲尼德蘭文學奬、德國萊比锡書展奬和歐洲阿裏斯特安文學奬。
2008年,在飽受阿爾茨海默病摺磨後,選擇以安樂死離開人世。比利時為紀念其取得的至高成就,相繼發行紀念銀幣和金幣各一枚,為法定貨幣,由比利時皇傢造幣廠鑄造。
李雙誌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語係青年研究員。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柏林自由大學,哥廷根大學。
長年往來於歐亞兩端,齣入於漢德兩語,受文學之魅惑,求審美之精微,研磨詞句,探求奧義,不問春鞦。尤其心儀於德語文學中的浪漫派、頹廢美學、現代主義經典。譯有《現代詩歌的結構》《浪漫派的將來之神》《荒原狼》《風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爾詩文選》《德意誌悲苦劇的起源》(閤譯)等。
A classic novel in the tradition of The Tin Drum, The Sorrow of Belgium is a searing, scathingly funny portrait of a wartime Belgium and one boy's coming of age-emotionally, sexually, and politically. Epic in scope, by turns hilarious and elegiac, The Sorrow of Belgium is the masterwork of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contemporary authors.
坦白从宽,截至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仅仅读完了小说的第一部,但这仅占全书三分之一篇幅的内容却让我意识到为何这部小说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不仅在欧洲广受赞誉,也让国内众多名家和读者期盼多年。或许有人会说,多人称叙述,各种隐喻的手法并不新鲜,有人从中看出了《战争与...
評分很久没读书了,还是这么难啃的大部头。2020年读的第一本正经的书,说来惭愧全书700多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哀愁,第二部分比利时,我只读完了第一部分,仅280多页,读完犹豫了好几天,找不到具体的词来描述,只觉得心情复杂,越想越觉得佩服,这确实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优秀...
評分《比利时的哀愁》读完了。书评什么是写不出来的。透过小说去感受一个民族的秘史貌似也差那么点火候。既然答应了朋友,不写点好像是会被拉黑,基于若干或明或暗的理由,我写点阅读中的感受不知是否和正在读或读完的朋友有交集。 每次看书我都会问自己,能不能看完,看完一本书的...
評分讀得這叫一個曠日持久...
评分讀得這叫一個曠日持久...
评分讀得這叫一個曠日持久...
评分讀得這叫一個曠日持久...
评分讀得這叫一個曠日持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