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梭罗逝世150多年后,耗费他数十年心血的《种子的信念》一书才得以出版。这是一部有关自然界种的巨著,一本崇仰自然、敬畏生命的奇车。作者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搭建起一座前所未有的桥梁,以人文主义的悲悯关怀,以科学求实的严谨周密,表现森林中万千生命的尊严、繁杂以及高度,探求自然的丰满纯净。
《瓦尔登湖》赞美的是个体生命在自然中如何享受天人一体的自由,《种子的信念》赞美的是富饶的生命与自然的相互关联;《瓦尔登湖》探讨的是个人在自然中的成长和发展,而《种子的信念》探讨的是作为生命载体的种大在自然界中如何伸展,实现其信念的过程;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作者发现农业是人类自我开垦的手段,在《种子的信念》中,作者注意到风、水、动物、等是自然界自我拓展的手段。从这种意义上讲,本书《瓦尔登湖》的姊妹篇。
《种子的信念》不同于一般植物学家的著作,它里边那种内在的闲静与飘逸可与陶渊明之作相比。读它使你可做久违了的美梦,平和的、稚气的、慢节奏的、不隐藏着阴谋诡计的。……读梭罗的书,让你复原,让你感动幸福的可能。
——张祥龙(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种子的信念》是一部有关自然界种子的巨著,一本崇仰自然、敬畏生命的奇书。梭罗试图以人文主义的悲悯关怀,以科学求实的严谨周密,表现森林中万千繁复生命,探求自然的丰满纯净。
——金恒镳(翻译家,台湾林业试验所所长)
这本书会帮助你分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验,分享他那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和探索自然的天分,向他学习如何享受大自然。你也不妨跟着作者去欣赏周边那些平时不太受到你垂注的植物种子,去深入种子的内心世界,感受种子的灵魂,感受种子的信念。
——本书中文版序
《种子的信念》是一个个体生命研究自然与自然法则的登峰造极的巨著。在未来岁月里,这本书必然被那些钟爱自然史的人士奉为主臬。
——美《新闻周刊》
亨利·梭罗(1817-1862) 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所著《瓦尔登湖》一书150年来风行天下,不知出版了多少个版本。他强调亲近自然、学习自然、热爱自然,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他投入数十载的时间对野生果实、野草及森林演替进行观察研究,写出了《种子的信念》一书。
梭罗这本书倒是在十月就买了,我很少看名著,《瓦尔登湖》却看过,印象不深刻。也许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未能明白一些感情吧。 看书真的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很多我曾经看不懂的书,不明白好在何处的书,在若干年后我回过头来看时,会觉得写得精彩至极;很多我曾经觉得很无聊的书...
评分发现梭罗的书的时候,我特别兴奋,我说梭罗是我的偶像,他的书我一定买。于是,《种子的信仰》和《远行》两本书马上被我放入购物车,下单,购买。 买来我却并不着急读,它们就像是我生活的调剂,在我单调无聊的时候,充实我;在我浮躁不安的时候,安抚我;在我...
评分这本书是梭罗的遗作,其实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遗作了吧——在他死后200年左右,他的粉丝们根据他生前的笔记、散稿、观察记录卡片等等,编辑了这么本书出来。书名有点大,倒是符合梭罗那颗哲学家脑袋的,不过它的内容,讲的却是植物种子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包括从种子的样子到种子...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想象着在美国一个小镇的林地和牧场间踽踽行走的观察者。他饶有兴趣地捡起跌落在地的果实、观察松鼠和鸟儿的行动,测量地上刚刚萌发的树苗,甚至拔一下看看它的根系到底延伸到多长。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着不同树种的树林究竟是如何彼此取代的:橡树苗和栗...
评分梭罗这本书倒是在十月就买了,我很少看名著,《瓦尔登湖》却看过,印象不深刻。也许是那个时候的自己未能明白一些感情吧。 看书真的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很多我曾经看不懂的书,不明白好在何处的书,在若干年后我回过头来看时,会觉得写得精彩至极;很多我曾经觉得很无聊的书...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每一粒小小的种子里面都孕育着强烈的信念,迸放出无穷的力量。相信我们也都是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评分“虽然我不相信,没有种子的地方,会有植物破土而出;但是我对种子怀有大信心。若能让我相信你有一粒种子,我就期待奇迹的横空出世”。
评分唉 这是一个怎样热爱生命的人啊
评分他有一颗美丽的灵魂。是内在的心灵自由,是热爱生活的智慧,追求一种单纯朴素的真理。
评分应该是还不错的书,只是翻译得读起来有点儿别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