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萧红简介――1911年,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内一个没落地主家庭。写第一部小说《生死场》时,年仅24岁。鲁迅先生爱惜其才,为书作序,奠定了萧红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初的地位,使她身后所有作品得以传世。主要作品有《小城三月》、《马伯乐》、《呼兰河传》、《北中国》等小说及散文、诗歌,约一百万字。由于生活动荡及情感挫折,1942年,年仅三十一岁的萧红病逝于香港。萧红身世凄凉,却在情感生活方面大胆而激进,具有“前卫主义”色彩。作品受生活影响,也独具光芒。素有常新的内容和文采,使她跻身于现代文坛巨匠之林。有关萧红的传记小说七、八部之多,研究文章数百余种,至今仍受到东南亚及欧美读者长时间深情的关注。她的家乡呼兰,设有萧红纪念馆、萧红小学及萧红路等多处景点,提供了读者认识和了解她的机会。
鲁迅先生称《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萧红的《生死场》探究了人类的生存,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 个人的经历影响着作品。就像林徽因的作品,温暖一...
评分不安定的生活里,写下这些不可思议无处不悲惨的故事真是一件难得的事。贫穷与苦难给了她力量,这一点在初中读她的散文时就见识过了,无意中隐隐刺痛着我,我如今又到哈尔滨上学了,依然很穷,但是能吃得上饭,又怕做什么呢,中央大街也变了。松花江可能没变。如果我足下踩着的...
评分读《生死场》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并不是因为相似,而是因为太不同了。记得《巴黎圣母院》里曾经有一章叫“巴黎鸟瞰”,用了不少篇章笔力做环境描写,初中的时候真是硬着头皮看过去的。虽然全书戏剧冲突写得非常精彩,最后自己是通宵一口气看到早...
评分我是曾经拥有过这一本书的,只是如今不知它已流落何方。这部作品完成于一九三四年,是年萧红二十三岁,已显示出大师般的功力,细腻的笔触,冷静的叙述,揭示出北方乡村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评分悲怆
评分乱世之中,人和动物的命运都是风雨飘零的。
评分很老的版本。看不太懂,哪怕情节。然而沉重感是一直压在心头的。
评分爷爷走好。儿时是从您那里第一次听说有个伪国家叫“满洲国”,听您讲满洲国时被迫着到本溪湖做劳工的往事。您离开的日子也是这书作者离开的日子。想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