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尼斯拉夫.莱姆,1921年9月12日出生于洛辅(雷姆堡)。1939年至1941年和1944年至1948年分别学习医学、哲学、科学方法学和控制论;在1941年至1944年的德国占领期间,他做过汽车装配工。刚刚毕业,他就开始了写作,先是写诗,随后又写中篇小说,自1950年起开始写长篇小说,此外还为电台和电视台写了大量作品,还有大量文学批评、哲学、控制论和科普文章。现今生活在克拉考。
Who's testing whom? When Kris Kelvin arrives at the planet Solaris to study the ocean that covers its surface, he is forced to confront a painful, hitherto unconscious memory embodied in the living physical likeness of a long-dead lover. Others examining the planet, Kelvin learns, are plagued with their own repressed and newly corporeal memories. Scientists speculate that the Solaris ocean may be a massive brain that creates these incarnate memories, its purpose in doing so unknown.The first of Lem's novels to be published in America and now considered a classic, SOLARIS raises a question: Can we truly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around us without first understanding what lies within?
迷失在“索拉里斯”的镜像迷结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索拉里斯星》书评 杨夕文 时隔一年,我从书堆里重新掏出这本薄薄的小书。拿在手里,却颇感沉重。这本书里蕴含的思想维度,已经超越了它所积存的容量。 每每选读其中的文字,都会升腾一种醍醐灌顶般的酣畅。于是,在此。我...
评分我也是看了书以后把两个电影也看了。一般情况下我没有对同一作品不同形式版本对照考证的兴趣,因为好作品像繁星一生都看不尽,我没有那个兴致和时间再把每颗星星翻面看一下。但我在看这本书时对这本书的影像化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原因有两个。因为这是书评,我重点说书这一边。 ...
评分很久以前看老塔的《Solaris》时,真是震撼,神秘却毫不做作的故事,生机勃勃的自然和冷漠的空间站的对比,人心中纤细的感情和雨丝、水滴的相映成趣,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交织,让一个初级影迷深感绝望——居然还有这样的电影。后来追着老塔的片子一部一部的看,看了更加好的《潜...
评分向来不喜欢纠结在科技细节上的科幻小说, (喂!你一共才看过两本好不好!) 《索拉里斯星》编制了一套宏观的演变史,而避开了细节。 作者拿出的核心思想是很致命的——人类的局限性。 这局限性表现在人类的感知和理解。 主人公在书的结尾处第一次走出人造结构,接触星球的表面...
评分最美的Lem
评分细节实得人想哭。
评分中间好几章想再看academic paper 令人头大
评分看了两版翻译,好几处译出了完全相反的意思,也不知道波兰语原文是怎样的。说实话,这是本读的时候不怎么喜欢,毕竟有盲目献身的爱和晦涩的科学理论,但是读完后细思又不得不欣赏他思考的深度与内涵的书。索拉里斯是人类的镜子,莱姆的科幻小说亦是,宇宙没有掠夺我们,他们只是照出了人类,点醒了意识。
评分最美的Le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