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工程

軟件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郵電齣版社
作者:張海藩
出品人:
頁數:360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
價格:35.00元
裝幀:簡裝本
isbn號碼:978711514070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課本
  • 軟件工程
  • 計算機
  • 軟件工程
  • 軟件開發
  • 編程
  • 計算機科學
  • 係統設計
  • 需求分析
  • 測試
  • 項目管理
  • 軟件質量
  • 軟件架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軟件工程(第2版)》是《軟件工程》的第二版。《軟件工程(第2版)》由五篇共16章構成,第一篇講述軟件工程與軟件過程;第二篇講述結構化分析、設計與實現;第三篇講述麵嚮對象的概念、模型、分析、設計與實現;第四篇講述軟件項目的計劃、組織和控製,並介紹瞭一些相關的國際標準;第五篇講述形式化方法、統一建模語言UML和軟件重用。

點擊鏈接進入新版: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名傢係列•軟件工程(第3版)

著者簡介

張海藩,教授,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汁算技術專業。長期從事“軟件工程概論”、“麵嚮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的教學工作,曾被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師。參加的科研項目曾獲全國科學大會奬、中國科學院科研特等奬等;主持的科研項日獲原機電部科技進步奬。編著有《軟件工程導論》、《軟件工程》、《麵嚮對象程序設計實用教程》等十多本教材。

圖書目錄

第一篇 軟件工程與軟件過程
第1章 軟件工程
1.1 軟件然機.
1.1.1 計算機係統的發展曆程
1.1.2 軟件危機的含義
1.1.3 産生軟件危機的原因
1.1.4 消除軟件危機的途徑
1.2 軟件工程
1.2.1 什麼是軟件工程
1.2.2 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2.3 軟件工程方法學
1.3 小結
習題
第2章 軟件過程
2.1 軟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務
2.2 瀑布模型
2.3 快速原型模型
2.4 增量模型
2.5 螺鏇模型
2.6 噴泉模型
2.7 小結
習題
第二篇 傳統方法學
第3章 結構化分析
3.1 概述
3.2 與用戶通信的技術
3.2.1 訪談
3.2.2 簡易的應用規格說明技術
3.2.3 軟件原型
3.3 分析建模與規格說明
3.3.1 分析建模
3.3.2 軟件需求規格說明
3.4 實體——關係圖
3.4.1 數據對象
3.4.2 屬性
3.4.3 關係
3.4.4 實體——關係圖的符號
3.5 數據流圖
3.5.1 數據流圖符號
3.5.2 例子
3.5.3 命名
3.6 狀態轉換圖
3.6.1 狀態
3.6.2 事件
3.6.3 符號
3.6.4 例子
3.7 數據字典
3.8 結構化分析實例
3.8.1 問題陳述
3.8.2 問題定義
3.8.3 可行性研究
3.8.4 需求分析
3.9 小結
習題
第4章 結構化設計
4.1 結構化設計與結構化分析的關係
4.2 軟件設計的概念和原理
4.2.1 模塊化
4.2.2 抽象
4.2.3 逐步求精
4.2.4 信息隱藏
4.3 模塊獨立
4.3.1 耦閤
4.3.2 內聚
4.4 啓發規則
4.4.1 改進軟件結構提高模塊獨立性
4.4.2 模塊規模應該適中
4.4.3 深度、寬度、扇齣和扇入都應適當
4.4.4 模塊的作用域應該在控製域之內
4.4.5 力爭降低模塊接口的復雜程度
4.4.6 設計單入口單齣口的模塊
4.4.7 模塊功能應該可以預測
4.5 錶示軟件結構的圖形工具
4.5.1 層次圖和hipo圖
4.5.2 結構圖
4.6 麵嚮數據流的設計方法
4.6.1 概念
4.6.2 變換分析
4.6.3 事務分析
4.6.4 設計優化
4.7 人機界麵設計
4.7.1 人機界麵設計問題
4.7.2 人機界麵設計過程
4.7.3 界麵設計指南
4.8 過程設計
4.9 過程設計的工具
4.9.1 程序流程具
4.9.2 盒圖
4.9.3 pad圖
4.9.4 判定錶
4.9.5 判定樹
4.9.6 過程設計語言(pdl)
4.10 麵嚮數據結構設計的方法
4.10.1 jackson圖
4.10.2 改進的jackson圖
4.10.3 jackson方法
4.11 小結
習題
第5章 結構化實現
5.1 編碼
5.1.1 選擇程序設計語言
5.1.2 編碼風格
5.2 軟件測試基礎
5.2.1 測試目標
5.2.2 黑盒測試和白盒測試
5.2.3 測試準則
5.2.4 流圖
5.3 邏輯覆蓋
5.4 控製結構測試
5.4.1 基本路徑測試
5.4.2 條件測試
5.4.3 數據流測試
5.4.4 循環測試
5.5 黑盒測試技術
5.5.1 等價劃分
5.5.2 邊界值分析
5.5.3 錯誤推測
5.6 測試策略
5.6.1 測試步驟
5.6.2 單元測試
5.6.3 集成測試
5.6.4 確認測試
5.7 調試
5.7.1 調試過程
5.7.2 調試途徑
5.8 軟件可靠性
5.8.1 基本概念
5.8.2 估算平均無故障時間的方法
5.9 小結
習題
第三篇 麵嚮對象方法學
第6章 麵嚮對象方法學導論
6.1 麵嚮對象程序設計實例
6.1.1 用對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6.1.2 設計類等級
6.1.3 定義屬性和服務
6.1.4 用c++語言實現
6.2 麵嚮對象方法學概述
6.2.1 麵嚮對象方法學的要點
6.2.2 麵嚮對象的軟件過程
6.3 麵嚮對象方法樘的主要優點
6.4 麵嚮對象的概念
6.4.1 對象
6.4.2 其他概念
6.5 麵嚮對象建模
6.6 對象模型
6.6.1 錶示類的符號
6.6.2 錶示關係的符號
6.7 動態模型
6.8 功能模型
6.9 三種模型之間的關係
6.10 小結
習題
第7章 麵嚮對象分析
7.1 分析過程
7.1.1 概述
7.1.2 三個子模型與五個層次
7.2 需求陳述
7.2.1 書寫要點
7.2.2 例子
7.3 建立對象模型
7.3.1 確定類與對象
7.3.2 確定關聯
7.3.3 劃分主題
7.3.4 確定屬性
7.3.5 識彆繼承關係
7.3.6 反復修改
7.4 建立動態模型
7.4.1 編寫腳本
7.4.2 設想用戶界麵
7.4.3 畫事件跟蹤圖
7.4.4 畫狀態圖
7.4.5 審查動態模型
7.5 建立功能模型
7.5.1 畫齣基本係統模型圖
7.5.2 畫齣功能級數據流圖
7.5.3 描述處理框功能
7.6 定義服務..
7.6.1 常規行為
7.6.2 從事件導齣的操作
7.6.3 與數據流圖中處理框對應的操作
7.6.4 利用繼承減少冗餘操作
7.7 麵嚮對象分析實例
7.7.1 需求陳述
7.7.2 建立對象模型
7.7.3 建立動態模型
7.7.4 建立功能模型
7.7.5 進一步完善
7.8 小結
習題
第8章 麵嚮對象設計
8.1 麵嚮對象設計的準則
8.1.1 模塊化
8.1.2 抽象
8.1.3 信息隱藏
8.1.4 弱耦閤
8.1.5 強內聚
8.1.6 可重用
8.2 啓發規則
8.2.1 設計結果應該清晰易懂
8.2.2 一般_特殊結構的深度應適當
8.2.3 設計簡單的類
8.2.4 使用簡單的協議
8.2.5 使用簡單的服務
8.2.6 把設計變動減至最小
8.3 係統分解
8.3.1 子係統之間的兩種交互方式
8.3.2 組織係統的兩種方案
8.3.3 設計係統的拓撲結構
8.4 設計問題域子係統
8.4.1 調整需求
8.4.2 重用已有的類
8.4.3 把問題域類組閤在一起
8.4.4 增添一般化類以建立協議
8.4.5 atm係統之例
8.5 設計人——機交互子係統
8.5.1 設計人——機交互界麵的準則
8.5.2 設計人——機交互子係統的策略
8.6 設計任務管理子係統
8.6.1 分的並發性
8.6.2 設計任務管理子係統
8.7 設計數據管理子係統
8.7.1 選擇數據存儲管理模式
8.7.2 設計數據管理子係統
8.7.3 例子
8.8 設計類中的服務
8.8.1 確定類中應有的服務
8.8.2 設計實現服務的方法
8.9 設計關聯
8.9.1 關聯的遍曆
8.9.2 實現單嚮關聯
8.9.3 實現雙嚮關聯
8.9.4 關聯對象的實現方法
8.10 設計優化
8.10.1 確定優先級
8.10.2 提高效率的幾項技術
8.10.3 調整繼承關係
8.11 麵嚮對象分析與設計實例
8.11.1 麵嚮對象分析
8.11.2 麵嚮對象設計
8.12 小結
習題
第9章 麵嚮對象實現
9.1 程序設計語言
9.1.1 麵嚮對象語言的優點
9.1.2 麵嚮對象語言的技術特點
9.1.3 選擇麵嚮對象語言
9.2 程序設計風格
9.2.1 提高可重用性
9.2.2 提高可擴充性
9.2.3 提高健壯性
9.3 測試策略
9.3.1 麵嚮對象的單元測試
9.3.2 麵嚮對象的集成測試
9.3.3 麵嚮對象的確認測試
9.4 設計測試用例
9.4.1 測試類的方法
9.4.2 集成測試方法
9.5 小結
習題
第四篇 軟件項目管理
第10章 計劃
10.1 度量軟件規模
10.1.1 代碼行技術
10.1.2 功能點技術
10.2 工作量估算
10.2.1 靜態單變量模型
10.2.2 動態多變量模型
10.2.3 cocomo2模型
10.3 進度計劃
10.3.1 基本原則
10.3.2 估算軟件開發時間
10.3.3 gantt圖
10.3.4 工程網絡
10.3.5 估算進度
10.3.6 關鍵路徑
10.3.7 機動時間
10.4 小結
習題
第11章 組織
11.1 民主製程序員組
11.2 主程序員組
11.3 現代程序員組
11.4 軟件項目組
11.4.1 三種組織方式
11.4.2 四種組織範型
11.5 小結
習題
第12章 控製
12.1 風險管理
12.1.1 軟件風險分類
12.1.2 風險識彆
12.1.3 風險預測
12.1.4 處理風險的策略
12.2 質量保證
12.2.1 軟件質量
12.2.2 軟件質量保證措施
12.3 配置管理
12.3.1 軟件配置
12.3.2 軟件配置管理過程
12.4 小結
習題
第13章 國際標準
13.1 i月1058.1軟件項目管理計劃標準
13.1.1 軟件項目管理計劃的組成
13.1.2 ieee軟件的項目管理計劃
13.2 iso9000質量標準
13.2.1 基本思想
13.2.2 iso9000-3標準
13.3 iso/iec12207軟件生命周期過程標準
13.3.1 概述
13.3.2 軟件生命周期過程
13.4 iso/iec tr 15504軟件過程評估標準
13.4.1 概述
13.4.2 標準的結構
13.5 能力成熟度模型
13.5.1 能和成享度模型的結構
13.5.2 能力成熟度等級
13.5.3 關鍵過程域
13.5.4 應用cmm
13.6 小結
習題
第五篇 高級課題
第14章 形式化方法
14.1 概述
14.1.1 非形式化方法的缺點
14.1.2 軟件開發過程中的數學
14.1.3 應用形式化方法的準則
14.2 有窮狀態機
14.2.1 基本概念
14.2.2 電梯問題
14.2.3 評論
14.3 petri網
14.3.1 基本概念
14.3.2 應用實例
14.4 z語言
14.4.1 簡介
14.4.2 評論
14.5 小結
習題
第15章 統一建模語言uml
15.1 概述
15.1.1 uml的生産和發展
15.1.2 uml的結構
15.1.3 uml的圖
15.1.4 uml的應用領域
15.2 靜態建模機製
15.2.1 用例圖
15.2.2 類圖和對象圖
15.3 動態建模機製
15.3.1 消息
15.3.2 狀態圖
15.3.3 順序圖
15.3.4 協作圖
15.3.5 活動圖
15.4 描述物理架構的機製
15.4.1 邏輯架構和物理架構
15.4.2 構件圖
15.4.3 配置圖
15.5 使用和擴展uml
15.5.1 使用uml的準則
15.5.2 擴展uml的機製
15.6 小結
習題
第16章 軟件重用
16.1 可重用的軟件成分
16.2 軟件重用的過程
16.2.1 構件組裝模型
16.2.2 類構件
16.2.3 重用過程模型
16.3 領域工程
16.3.1 分析過程
16.3.2 領域特徵
16.3.3 結構建模和結構點
16.4 開發可重用的構件
16.4.1 為瞭重用的分析與設計
16.4.2 基於構件的開發
16.5 分類和檢索構件
16.5.1 描述可重用的構件
16.5.2 重用環境...
16.6 軟件重用的效益
16.7 小結
習題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