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了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是怎样把一个耶鲁法学院的高才生,培养成了一名商场上的射击手。这些射击手,坐着飞机头等舱,出入豪华酒店,与世界各国的大公司交易着由世界顶级数学家、物理学家设计出来的金融产品。无数自以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和企业职业经理们,在只理解了华尔街出产的金融产品的一些皮毛后,就将几十亿美金送进了摩根士丹利的口袋。
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对于大多数金融产品而言,买卖双方的盈亏之和等于零,也就是说一方的利润就是另一方的损失。本书作者所在的部门平均每人每年为公司赚1500万美元。书中提到的许多美国著名公司都是这些利润背后的牺牲品。
随着中国进入WTO,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在快速地与国际金融接轨。在这重要的历史时期,本书几乎就是一本教科书。它教我们提高对金融产品的风险认识,防止华尔街银行家们利用我们对金融产品的无知来收学费。
前一时期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收购的第一笔银行不良资产,都应该让我们深深地叹口气:要是早点读读《诚信的背后》就好了。
不知道是不是在行业里面也听得太多东西,其实对书里面的东西没有太多激动的心情。不过对衍生工具销售这个行当确实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后在再看CFA里面的衍生工具内容会有更感性的认识。 其实书里面说的的最多的衍生工具就是新兴市场的垃圾债券的包装,然后专卖给包装后能买这些...
评分摩根斯坦利对我个人的生活是比较遥远的,一直以来对于这些出身于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总是充满了敬意和羡慕的。但是这本书使我开始更加审慎和客观的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我看来所有的投资市场都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手段,但是具体到一个具体的产品、一个具体的操作,投机就...
评分最开始看是舍友推荐,从图书馆借回来看的,看完了第一遍觉得有点心情沉重,不过挺喜欢他的风格的。美国式的没有什么言辞忌讳的写法,很过瘾,呵呵。后来自己找到了电子版本,又看了两遍,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http://www.oobang.com/dianzishu/572
评分这是我在桂林旅游时看的书,可惜还没出桂林,就已经读完,一位银行巨鳄的职员描绘出一场惊天阴谋,其中对金融衍生品的排斥溢于言表。我发现现在对金融界的抨击,尤其是持着阴谋论论调的书籍实在不少,尤其是这一阵着实火了一阵的《货币的战争》,不过看作者的口气这一本是在9...
评分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在摩根斯坦利工作时的见闻。很多评论都说这是一本揭露投资银行黑暗面的书。不管作者的初衷如何,对一名投机者来说,读完这本书后,如果也掩卷叹息:“太黑了”,那么这本书远不如...
修行44th,书值四星半,作者大摩前同事谴责他的“不敢写深、只及皮毛”需扣半星。此书实质意义更胜于说谎者的扑克牌,所描述的金融行业图景与今天更相似,揭露现实更为深切残忍,08年衍生品次贷危机后对此书的评价毫无疑问将上浮一大截,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很地道的好书。作者本人是一种典型的金融人士,内心道德诉求强烈,又生活在世俗世界中,为钱或者是为大摩所能提供的自我实现高光舞台而迷醉,待深入了解这个行业后,极深的幻灭感随之催生,负罪感时刻谴责内心,给他极大煎熬,最终离开大摩乃至金融行业也是忠于自己内心,求仁得仁的选择。书中剖析的多种经典衍生品模式让我开了眼界,在产品设计领域,中外异曲同工,在专业性层面也得到了养料,因此要感谢这本书,强推此书
评分金融知识不够,后面两章有点没看懂
评分有关金融危机和骗局的书总是让我着迷。在任何缺乏监管的环境下,由贪婪引发的骗局不可避免。 衍生品的复杂性掩盖了它的真实本质。它是金融史上不断重复的主题的最近一次重演:华尔街欺骗普罗大众。自从货币发明后的几千年来,掌握了更多信息的金融中介一直在愚弄处于信息劣势的借贷双方……银行家仍旧受益于信息优势......
评分读的时候它的名字还是美国味十足的「泥鸽靶」
评分专门用来粉碎各路对于金融抱有极端偏执幻想的青春美少女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