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舒立 财新传媒总编辑、财新《新世纪》总编辑、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际妇女传媒基金会(IWMF)董事会委员、国际新闻记者中心(ICFJ)顾问委员会委员及路透采编顾问委员会委员。著有《舒立观察》等书。
这本书是在另一本书的封底上推荐的,去图书馆不费力借到了。因为对于媒体和报纸的浓厚兴趣,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书中很详实地介绍了美国报业的各个层面,从报人、报纸和报业不同维度完成了这幅美国报纸的全景式描绘。 尽管距离当时的87年已经时隔27年之久,但对于美国一些著...
评分这本《访美记》是著名媒体人胡舒立女士20多年前的一本旧作,是她作为《工人日报》的记者于1987年6月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参加世界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为期5个月的青年国际记者旅行采访活动的副产品——一系列的随笔文章。在1991年曾以《美国报海见闻录》为书名出版过,这次是“老作新...
评分本书是1987年胡舒立去美国做访问学者3个月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1991年曾经出版,书名为《美国报海见闻录》,在2012年编辑徐晓将文章进行了裁剪调整,做了结构性手术,被命名为《访美记》重新进行了出版。 即便是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本1987年的观感,也还是非常值得借鉴,尤其...
评分这本书是在另一本书的封底上推荐的,去图书馆不费力借到了。因为对于媒体和报纸的浓厚兴趣,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书中很详实地介绍了美国报业的各个层面,从报人、报纸和报业不同维度完成了这幅美国报纸的全景式描绘。 尽管距离当时的87年已经时隔27年之久,但对于美国一些著...
评分21年前的这个时候,进入北京青年报学生通讯社做学生记者。 此后,中学里的同学和老师不断的劝我:你这么年轻就当记者了,索性走下去,考人大新闻系,做个记者。 我当时有些犹豫。直觉告诉我,事情没有这么简单。经过一些挣扎,我选择读北大法律系。考上了,读完了。顺理成章...
书写得并不难懂,字里行间都是胡舒立对美国报纸的溢美之词。字里行间都是当年胡舒立的理想和梦想,看得出来她的能力和抱负,不然怎么会有现在的财新,但要说客观和科学,还是差了点。
评分新闻系启蒙课外书。
评分買到了初版,一定會升值的! 可以读出80年代,敬业记者的状态。
评分那个年代的敏锐观察,很难得。
评分新闻系启蒙课外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