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建築 旅行 城市 上瞭建築旅行的癮 三聯 攝影 陳世良 文化
发表于2025-02-22
上瞭建築旅行的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旅行,是建築人甘冒身心勞頓之苦卻又樂此不疲的宿命。近年來,建築旅行的風潮在颱灣逐漸傳開,越來越多人隨團遠赴世界各大城市朝聖,一心隻為體驗曆來大師嘔心瀝血的曠世巨作。建築旅行,儼然不再隻是少數人的專利。自認上瞭建築旅行的癮的陳世良,對建築的熱情如癡如狂,數十年如一日。不改一貫樂天幽默的直率本性,五年級的他活像是靜不下來的調皮大男孩。在他眼裏,高科技建築好比童年時期玩的吹泡泡遊戲,令人神采飛揚﹔解構建築成瞭耍寶逗趣的跳梁小醜,極盡誇張之能事﹔極簡建築猶如布袋戲迷霧森林般的神秘場景,予人無限遐想﹔後現代建築就像是拋到空中轉一轉的魔術方塊,怎麼看,怎麼俏。繼《建築變成明信片》後,2004年陳世良再度齣發,繼續追逐他充滿無盡好奇與想象的建築夢。在明查暗訪各地不同建築風情後,陳世良以縴細的心及動人的筆再度饗宴讀者,數十篇風趣生動的建築隨筆循序引介當代建築的豐富麵貌﹔而後時序嚮前急速翻轉,將讀者帶到中古世紀現場,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細述哥德大教堂的傳奇身世﹔而後又深入東亞及南亞幾個最重要的古文明區,從京都、萬裏長城長途跋涉來到吳哥窟、呂宋島……,不僅把旅行視同生活,也懂得盡情玩味建築的神韻與大師創作的精髓,一路讀來令人大呼過癮,驚喜不絕。
陳世良,1964年生於颱北新店。1988年淡江大學建築係專業,1990年於“雅砌室內設計公司”當設計繪圖員,1994年英國倫敦建築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研究所知識曆史與理論組(History &Theory)當建築設計師。1995年於“蘇俊臣建築師事物所”當專案設計師,在“南颱灣之聲”廣播電颱當音樂節目主持人。1996為《颱灣時報》撰寫“音樂俱樂部”專欄,1997年為《室內》雜誌撰寫“建築明信片”專欄。1998年為《空間》雜誌撰寫“建築反光片”專欄;為“南方文教基金會”演講“世紀末建築”;為“颱北市建築師公會”演講“高第建築”。1999年成立“拾蓮工房”設計事物所。
又為我齣去晃蕩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這就叫做隻要我想做一件事 全世界都來幫我吧 到處都是理由 高第之於巴塞羅那 麥金托什之於格拉斯哥 華格納之於維也納布拉曼特之於羅馬 這體驗難以透過其他媒介 隻有身臨其中 纔能真正感受 也或許是我無法在彆人的感受中旅行這個原因
評分實在一般
評分拋開審美不說 文字部分就是典型的現代颱灣文學:自命清高、小題大作並詞匯貧乏
評分愛好者可以看看,建築專業的就不用瞭~
評分TU-861/28
有句话说:发现一个城市,先从这个城市的建筑开始;爱上一个城市,先从这个城市的文化开始。 多少城市的标志就是建筑,多少建筑代表了她所在的城市?北京的长城,巴黎的铁塔,伦敦的大本钟,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纽约的自由女神。。。。我们可以说出更多的建筑,而这些建筑,往...
評分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和专业书放在一起的,读了后感觉很轻松很惬意!人生本就是一段旅行,对于学建筑的人,就是一段建筑旅行,走出旅行带给我们的疲惫,在另一个角度享受旅行带给我的新奇,怎能不上瘾自己的选择?
評分时间无法记录空间,而空间却可以记录时间。最奇妙的事情无外乎,时间流过的痕迹竟可以通过建筑这一介质得以记载和体现。 一本带着欣赏建筑的眼睛去旅行的书,不必有专业唬人的词汇,只需要一颗能够欣赏美的内心。 现代的高科技风格,好比英国伦敦郊外的伊甸园,让我知道原来...
評分一次闲暇时在阅览室看了看,对于建筑专业人士来说,这本说相对很肤浅,不过对于非专业人士,应该具有一定的导购作用,引发日后旅行时把好的建筑列入自己观赏的范畴里。
評分陈志华在《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前言中就曾说“建筑史的著作太干瘪,只写东一座西一座的房子,文化史的著作太空疏,忽略生活实际”,而《上了建筑旅行的瘾》这本书浅显易懂、潜词优美,恰好为我展开了一场体验建筑的旅行。 自己也是一个喜欢建筑和旅行的人,然而惭愧的是,我对...
上瞭建築旅行的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