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省製新探

三省製新探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羅永生,祖籍廣東,香港齣生及成長。完成大學教育後,於1988年考取國傢教育委員會(即教育部前身)特彆奬學金,公費入讀北京大學曆史係碩士課程,學習隋唐史。獲得學位後,返迴香港,入讀香港大學博士課程,專攻中國中古史,1999年取得哲學博士(中國中古史)學位。現職香港樹仁學院(私立大學)曆史係副教授。曾發錶《唐前期三省地位的變化》、《晚唐五代的樞密院和樞密使》、《隋文帝與三省發展關係初探》、《“後魏尤重門下官”說新探》等多篇論文。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羅永生
出品人:
頁數:353
译者:
出版時間:2005-8-1
價格:24.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47684
叢書系列:中華文史新刊
圖書標籤:
  • 製度史 
  • 隋唐史 
  • 曆史 
  • 隋唐 
  • 政治製度 
  • 唐代 
  • 隋唐五代史 
  • 政治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三省製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政治製度。本書分五章,從體製演進的角度,將三省製置於整個漢唐製度演進的環節中加以定位,並以門下省作為研究中心。在理清漢魏南北朝門下省演變綫索的基礎上,特彆研究瞭隋及唐初三省的發展、門下省與中書省地位的升降變化等,資料充分,分析入理,對海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亦有客觀的評價,便於讀者取鑒與利用。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从门下省的角度来审视三省制变迁,史料较翔实,不过有些推论值得商榷。譬如:从门下省封驳与劝谏的职责来看,诸如魏征这样的强势谏臣,其突出的个人作用是否与部门的主导地位正相关呢?窃以为,有时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評分

从门下省的角度来审视三省制变迁,史料较翔实,不过有些推论值得商榷。譬如:从门下省封驳与劝谏的职责来看,诸如魏征这样的强势谏臣,其突出的个人作用是否与部门的主导地位正相关呢?窃以为,有时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評分

从门下省的角度来审视三省制变迁,史料较翔实,不过有些推论值得商榷。譬如:从门下省封驳与劝谏的职责来看,诸如魏征这样的强势谏臣,其突出的个人作用是否与部门的主导地位正相关呢?窃以为,有时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評分

从门下省的角度来审视三省制变迁,史料较翔实,不过有些推论值得商榷。譬如:从门下省封驳与劝谏的职责来看,诸如魏征这样的强势谏臣,其突出的个人作用是否与部门的主导地位正相关呢?窃以为,有时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評分

从门下省的角度来审视三省制变迁,史料较翔实,不过有些推论值得商榷。譬如:从门下省封驳与劝谏的职责来看,诸如魏征这样的强势谏臣,其突出的个人作用是否与部门的主导地位正相关呢?窃以为,有时情况恰恰是相反的。

用戶評價

评分

對於隋和唐前期的中樞運行、文書傳達論述得十分精當,建議和祝總斌先生《兩漢魏晉南北朝宰相製度研究》、劉後濱先生《唐代中書門下體製研究》連讀。

评分

何謂“活的製度史”?依我個人理解,無非是要關注製度運行中的變數,這個變的核心就是要把握人的因素。製度由人而定,又會因人而異,過高強調製度對執行者的約束力屬於理想化。中國古代之以為人治、專製社會,無非是因為製度本身沒有絕對的束縛性,甚至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特彆對於皇權而言。本書名義以隋唐門下省的變遷為考察中心,但除瞭追溯門下省的起源、發展,其與中書省的地位變化及遷轉,實際上以三省權力的升降為重心,結論隋唐時期宰相的權力沒有製度化的保障,其升降仍然是根據君主的信任和好惡,但實際上這也不過是專製政權的普遍狀況。 @2018-12-19 19:56:00

评分

可以稱之為活的製度史,對隋唐前期三省運作及其地位權力的升降有精闢的考證。

评分

可以稱之為活的製度史,對隋唐前期三省運作及其地位權力的升降有精闢的考證。

评分

何謂“活的製度史”?依我個人理解,無非是要關注製度運行中的變數,這個變的核心就是要把握人的因素。製度由人而定,又會因人而異,過高強調製度對執行者的約束力屬於理想化。中國古代之以為人治、專製社會,無非是因為製度本身沒有絕對的束縛性,甚至成為權力鬥爭的工具,特彆對於皇權而言。本書名義以隋唐門下省的變遷為考察中心,但除瞭追溯門下省的起源、發展,其與中書省的地位變化及遷轉,實際上以三省權力的升降為重心,結論隋唐時期宰相的權力沒有製度化的保障,其升降仍然是根據君主的信任和好惡,但實際上這也不過是專製政權的普遍狀況。 @2018-12-19 19:56:00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