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民俗 江湖 连阔如 文化 市井 江湖丛谈 历史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5-02-03
江湖丛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比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
作者连阔如是我国著名的评书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他以云游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38年由时言报社结集出版,共三集。这本书除了介绍北平天桥、天津三不管等地的变迁以及艺人小传、艺人生活状况外,还以大量的篇幅着重记述和揭露了清末至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江湖行当的内幕以及危害社会的种种骗术,劝诫人们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
由于作者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一颗正直善良的心,他同江湖上的一些人又有很深的交往,所以他能透彻地了解江湖内幕,并勇敢地将它书写出来,公之于众,且该书写得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真实可信,因而颇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连阔如(1903-1971),原名毕连寿,号仲三,笔名云游客。北京人。1927年的时候拜李杰恩学评书,擅说《三国》、《东周列国志》、《西汉》、《东汉》、《隋唐》。精通历史,对陈寿的《三国志》倒背如流,家藏各朝代《三国演义》的版本有40余种;与历史学家过从甚密,细心研究,对三国演义中大小事件,各个人物加以点评,恰到好处,书中的诗词歌赋均能背诵讲解。1933年开始在天津的《时言报》、《民声报》、《立言报》上发表评书小说《西汉演义》等。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北平、天津等地说书,并开展广告业务。曾应尚小云的邀请,为荣春社排演全部《东汉》说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戏剧界艺人讲习班主任委员。创立前门箭楼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1951年任赴朝鲜慰问团戏曲服务队大队长。归国后多次到北京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科学院讲学。连阔如的评书章法严密、嗓亮音宽、气魄宏大,尤重讲评,著有《江湖丛谈》一书,记录了北方江湖艺人和平民市场的大量资料。其《东汉》的打功、《水浒》的民俗、《三国》的讲评,成为"连派"评书的三大代表。被喻为“既有学者风范,又有诗人气质”的一代评书大师,创立了以说史为主、自成一体的连派风格,一直享有“净街净巷连阔如,家家户户听评书”的美誉。
曾认识几个江湖人士,大概是金门传下来的。对照他们讲的轶事来读这本书,趣味盎然。
评分长学问
评分喜欢民俗和江湖切口的人应该会觉得这本很亲切
评分其实书中所写的历史不过一百年上下,但是几乎成了相关历史资料的孤本,这种民间的东西真是说没就没了,一点儿痕迹也没有.本来是因为看了一部百年相声的纪录片才翻出这本书来看的,没想到关于相声的内容很少.现在很多还能看到的骗术原来是有传承的,只不过借助了高科技而已.其实这本书也就是看看,离自己还是太远了,简直像是现在的埃及人看古埃及遗迹一样.
评分文字离现在有些距离。
最近在读连阔如先生写的《江湖丛谈》。 是在飞机上一份小报上看见连载的其中一段,大感兴趣,回来买的。 是讲解放前江湖上各种门道里头的关关节节,门门道道, 举凡江湖规矩,算卦相面,挑方卖药,杂技戏法,保镖卖艺,评书流派,相声口技, 坑蒙拐骗,大鼓竹板……无一不谈。 ...
评分庄子当年曰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话出自《庄子·大宗师》,大概应该算是“江湖”这个词较早的出典。 现在大家说的“江湖”,大概跟水浒时代或者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差不多,但是意义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徐克版的《东方不败》里...
评分对我来说,曾经接触到的江湖多是“耍把式卖艺”这一路,80年代这些东西在街头还能够看到不少,那时候城市还没有彻底硬化,路边随意一块土地画个圈就可以撂地卖艺,也没什么人管。 有一种是靠折磨孩子搏人同情要钱的,孩子是拐来的,“节目”常常是双手前伸握一根短棍,从头上...
评分过年回到老家,满耳都是张家长李家短,百无聊赖之际看到CCTV-老故事频道在讲很多天桥往事,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一连看了好些天还不过瘾。节目中提到了连阔如的这本《江湖丛谈》,记在心底,回到烟台就买下来了。原以为是本小册子,没想到是个大部头,450多页密密麻麻...
评分清末民初,那时候还有旧习气,所谓旧制的束缚,不外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大环境下是为维护阶级而产生的封建制,平头百姓的社会里,有江湖,也有规有矩。它在制度的圈里,却也在制度的圈外。 旧时的江湖人,“宁舍一锭金,不露一点春”老合们是恪守着规矩的。...
江湖丛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