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史

中国新文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许道明
出品人:
页数:547
译者:
出版时间:2005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54065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史
  • 现代文学
  • 文学史
  • 中国文学
  • 新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化史
  • 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
  • 文学批评
  • 历史
  • 20世纪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五四”话语

王权毁弃之于思想变化的变动,在中国通常是先有了政权的更迭才最终出现思想变迁。儒教在中国久长的生命,首先是依附封建王权的,没有辛亥革命对封建王权的褫夺,没有资产阶级政治对封建主义政治的冲击,总之,不瓦解清廷在“一体化结构”中的主导地位,《新青年》就难以因攻击儒教而“暴得大名”。 《新青年》开张之日,以《青年杂志》见世,代发刊词《敬告青年》标榜“科学与人权并重”,并将之视为“人民的根本觉醒”。主编陈独秀(1879-1942)特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退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他一本进化理念,将“民主与科学”比作“舟车之有两轮”,却落脚于“个人”,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然而,这家杂志最初几期,仅仅满足于一般的反封建思想文化宣传,声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1915年,袁世凯复辟野心毕见,公开恢复“祭孔”、“读经”、表彰“孝行”、“节烈”。《新青年》择机寻得了“策化”的灵感。易白沙《孔子平议》率先“问孔”,气象高迈。陈独秀虽缺少原创禀赋,却素有先有发现继作发挥的才能,紧随易白沙,进一步把“孔教”与“地制”、“立君”、“复辟”联系起来。“蜀中名宿”吴虞一系列批孔文字,比如《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儒家重礼之作用》、《吃人与礼教》等,更是振聋发聩。他多以礼教、法律、制度、风俗等为切入点,揭露和抨击孔教与封建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专制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人称“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陈独秀继续以《偶像破坏论》,维护个体生命的特立,主张树立“真实合理的信仰”,在1918年4月给钱玄同的信中,认定“今日‘国家’、‘民族’、‘婚姻’等观念,皆野蛮时代狭隘之偏见所遗留。”李大钊(1889-1927)站在“互助论”的立场上指出:“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们与世界中间的家园、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阻碍,生活烦累,应该逐渐废除。”凡此,鲜明突破了近代以“群体”统摄“个人”的樊篱,揭示了“个性自由”的情境意义,或者说强调了当下实现“个性自由”的条件和途径。

书籍简介:

本书以图文结合的崭新形式,以阐释五四新文学传统在中国三十多年间的流变为新视角,系统地展示了19世纪初到解放前近30多年的新文学发展的历史。全书视野开阔,逻辑严密,引证丰富,新见迭出,是一本既有一定学术分量又生动耐读的文学史著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五四”话语的形成

第二章 新文学巨匠——鲁迅

第三章 人生写实的旗帜

第四章 自我表现的异军

第五章 个人主义的绅士风情

第六章 个人主义的放逐

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记录

第八章 长篇叙事大家

第九章 京派文学

第十章 海派文学

第十一章 新的人民文学

第十二章 献给现实的蟠桃

第十三章 新市民文学

第十四章 回望“五四”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目录
前言………………………………………………………… l
第一章 “五四”话语的形成………………………………l
第一节 进化论与近代文学……………………………2
第二节“五四”话语………………………………… 10
第三节 人的文学………………………………………2l
第四节 文体的解放……………………………………29
第二章 新文学巨匠——鲁迅………………………………37
第一节 绝望的反抗者…………………………………38
第二节 参与历史的实验………………………………47
第三节 “独语”与“闲谈”…………………………59
第四节 批判的灵魂……………………………………66
第三章 人生写实的旗帜……………………………………77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78
第二节 泛滥的“问题”之流…………………………85
第三节 丰饶的乡土小说………………………………96
第四节 “自己的”文学………………………………108
第四章 自我表现的异军……………………………………119
第一节 创造社…………………………………………120
第二节 开一代诗风……………………………………127
第三节 自我抒情小说…………………………………134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春燕………………………………148
第五章 个人主义的绅士风情………………………………161
第一节 新人文主义……………………………………162
第二节 轻灵平静的诗华………………………………171
第三节 “射他耳”及其他……………………………179
第六章 个人主义的放逐……………………………………193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194
第二节 “五四”的重估………………………………204
第三节 革命的浪漫谛克………………………………212
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记录……………………………………227
第一节 历史的创造……………………………………228
第二节 社会剖析小说…………………………………236
第三节 新人的气象……………………………………245
第四节 东北流亡者……………………………………255
第五节 属于时代的文学………………………………265
第八章 长篇叙事大家………………………………………277
第一节 大型作品的收获………………………………278
第二节 老舍……………………………………………285
第三节 巴金……………………………………………294
第四节 李劼人…………………………………………305
第五节 曹禺……………………………………………313
第九章 京派文学……………………………………………325
第一节 “文学者的态度”……………………………326
第二节 “京派”的小说世界…………………………334
第三节 沈从文…………………………………………342
第四节 美与爱的“画梦者”…………………………352
第十章 海派文学……………………………………………363
第一节 海派文学的现代性……………………………364
第二节 都市生活景观…………………………………372
第三节 《现代》周围…………………………………381
第四节 《论语》天地…………………………………395
第十一章 新的人民文学……………………………………403
第一节 “五四”的改写………………………………404
第二节 赵树理…………………………………………411
第三节 民主革命战争的画卷…………………………420
第四节 “守在我的战斗岗位”………………………426
第十二章 献给现实的蟠桃…………………………………437
第一节 历史与讽刺……………………………………438
第二节 旧时代的丧钟…………………………………445
第三节 艾青及其他……………………………………454
第四节 报告与讽咏……………………………………462
第十三章 新市民文学………………………………………473
第一节 文学:生命的自存自荣………………………474
第二节 沪上浮世绘……………………………………482
第三节 张爱玲及其他…………………………………489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通俗化……………………………501
第十四章 回望“五四”……………………………………511
第一节 “七月”的战叫………………………………512
第二节 “文艺复兴”的理想…………………………525
第三节 “九叶”星辰…………………………………53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何为中国新文学,胡适先生曾经赠其八字:“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活的文学指文学工具的革新,“人的文学”指文学内容的革新,从这两个革新,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旧文学而来的,这也说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厘清“传...

评分

何为中国新文学,胡适先生曾经赠其八字:“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活的文学指文学工具的革新,“人的文学”指文学内容的革新,从这两个革新,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旧文学而来的,这也说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厘清“传...

评分

何为中国新文学,胡适先生曾经赠其八字:“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活的文学指文学工具的革新,“人的文学”指文学内容的革新,从这两个革新,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旧文学而来的,这也说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厘清“传...

评分

何为中国新文学,胡适先生曾经赠其八字:“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活的文学指文学工具的革新,“人的文学”指文学内容的革新,从这两个革新,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旧文学而来的,这也说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厘清“传...

评分

何为中国新文学,胡适先生曾经赠其八字:“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活的文学指文学工具的革新,“人的文学”指文学内容的革新,从这两个革新,我们可以看出新文学是相对于传统旧文学而来的,这也说明新文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厘清“传...

用户评价

评分

补充材料。

评分

纪念道明吾师

评分

补充材料。

评分

纪念道明吾师

评分

纪念道明吾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