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作者周作人,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成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奠基人。著有《周作人自编文集》、《周作人散文全集》等。
昨天夜里读完了《周作人散文》,人民文学05年出的珍藏版,说是珍藏,不过是除文字之外,附了一些作者的照片。 我却也看不出选编的依据,大略是按时间的。 看照片时觉得周和鲁迅真有些像呢,可读文章,越读竟然越发觉得也像起来了,这可算是颠覆了。 周作人仿佛是平和冲淡的代...
评分周作人是个很特别的人,不仅在于他家三兄弟对中国文学乃至更多放方面的影响,不仅在于他担任了汪伪政权的重要官员,不仅在于他和日本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在于他的地位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各种影响,但不论怎样,我在历经了近一个世纪后遇见了你,虽然你的形象在脑力还...
评分1966年8月23日,八十二岁高龄的知堂老人穷困潦倒,写下此生最后一篇日记:晴,廿二度。上午阅《毛泽东论文艺》,下午吉宜为寄耀辰信。其中的吉宜为周作人的孙子,徐耀辰为老友。周作人说得仍是借贷的事,这种类型的信他已经写了好几年了,有时给出版社,有时给朋友,如章士钊、...
评分如果以季节来形容“五四”时期的中国文艺界,春天恰如其分。那个春天百花齐放,其间最惹人注目的,莫过于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枝并蒂花,这即是周氏兄弟。在新文化运动中,周氏兄弟以其杰出的创作成绩,占据了文坛的半壁江山,名重一时。然而,几十年之后,这枝并蒂花凭空折断了一...
评分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说 他出生前家人曾在堂屋看到一个长须老人魂魄 他甚喜这个说法 就自认老人转世 还别说好像还真有点靠谱 你读周的文章公允调和 不疾不徐 娓娓道来 絮絮叨叨 从青年到老年 大几十年风格一贯 几乎就没有什么变化 基本就是老人风格 让你怀疑周作人好像就...
都说周作人散文好,我真读不出来
评分阅毕,最impressive的感觉就是一个“淡”字。文风的确很朴实平和,没多少华丽的词藻。不过周作人好喜欢掉书袋……许多文章动不动就引用一大篇幅一大篇幅的文字。平淡自然的文章,这有气质境地与年龄的关系,无论写还是读。这样的文字就如同白开水,虽然知道它好,可许多人更想喝可乐。不过白开水总要喝的,周作人的散文还是应该读读的。现在或者以后。此种文风此种文体,不适合我等现在的年龄层读,也许30岁以后再回过头来品味,会别有一番感触。
评分不愧是五四“二周一钱”的文学大家,散文随笔力主平和冲淡,寥寥数语,轻描淡写,却有一股若隐若现的文脉贯穿其中,吸引人继续读下去。不去提他与其兄鲁迅交恶,为汪伪政权卖命的经历,但从一个文学家的角度而言,文章自是好的,只是常有大段的古文引用,颇费解。周作人虽不是鸳鸯蝴蝶派,其文崇尚归隐,又知识渊博,颇可与后学梁实秋相比,却比梁古文基础好很多。闲来可以读读。
评分心老了,才会写这样的文字,才能懂这样的文字吧。
评分虽然一边读着觉得很好,一边却又差点睡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